第95章 洪武末年大宁风云:救灾、税改与互市(4 / 5)

加入书签

度不一,有的士绅深受儒家“义利观”影响,积极响应,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朝廷宣传新政策,带头缴纳税款;有的士绅则私下里表示担忧,害怕商业贸易受限会影响自家产业收益,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准备联名向朱权上书,表达自己的诉求。

朱权决定前往大宁的军屯驻地视察,顺便了解军屯制度在当地的实施情况。大宁地处边境,军屯对于边防稳固和粮食供应意义重大。

来到军屯驻地,只见一片片整齐的农田在阳光下泛着生机,士兵们正有序地进行着农事劳作。负责军屯的将领陈亨迎上前来,向朱权行礼汇报:“王爷,自推行军屯制度以来,我军已开垦出大量农田。虽说这两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可观,但也不敢妄言自给自足。去年部分屯区就因雨水过多,庄稼歉收,还靠朝廷拨了些粮草应急。平日里,士兵们严格按照战时作战、平时屯田的要求,既提升了战斗力,又保障了一定的粮食供应。”

朱权微微点头,漫步在田间,仔细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注意到有些农田的灌溉沟渠年久失修,水流不畅,便询问陈亨:“这些水利设施多久未曾修缮了?如此下去,怕是会影响收成。”

陈亨面露难色:“王爷,修缮水利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之前虽有上报,但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朱权神色凝重,说道:“此事我会尽快以正式公文上报朝廷,争取专项修缮资金。当务之急,你先在军屯内部调配一些闲置人力,对关键沟渠进行简单维护,确保眼下灌溉不受影响。”

接着,朱权又了解到随着军屯规模扩大,土地分配和耕种管理上出现一些纠纷。有士兵反映土地肥瘦不均,分配标准不够合理,导致劳作积极性受挫。朱权当即召集陈亨以及负责军屯事务的相关官员,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商讨解决办法。

朱权严肃地说:“军屯制度是朝廷稳固边防、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大宁关乎边境安稳和百姓福祉,务必确保其顺利施行。如今发现的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土地分配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土地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制定更细致公平的标准。只是这些决策还需上报朝廷批准,我们先整理出详细的方案。”

正讨论间,一名士兵急匆匆进帐禀报,说两个屯所的士兵因为土地边界问题发生冲突。朱权闻言,立刻起身前往事发地。到达现场后,只见双方士兵情绪激动,气氛紧张。朱权大声喝止:“都给我住手!身为朝廷士兵,保家卫国才是你们的职责,怎能为了些许土地自相纷争?”

朱权当场听取双方诉求,经过仔细分析和勘查土地记录,做出公正裁决,暂时稳定住局面,但强调最终的边界确定和相关规定,必须上报朝廷,等朝廷批准后才能正式生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分配问题,朱权安排陈亨组织军屯内部人员,先对土地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初步丈量,形成报告上报朝廷,等待朝廷派专员或批准后再进行重新丈量和划分,确保每一位士兵都能得到公平的土地分配。军屯收获的粮食除部分作为军粮储备,剩余用于交易时,也会根据市场上宝钞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定价。

朱权上报军屯事务的公文呈递给兵部,兵部官员首先审核公文格式与内容完整性,再呈交尚书审阅。尚书召集相关司属官员研讨,结合各地军屯情况、朝廷财政状况等因素给出初步意见,再呈皇帝定夺。通常这一流程需耗费一月有余,朱权在焦急等待中持续关注军屯日常事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处理完军屯事务,朱权回到王府。他深知,大宁的边防稳固不仅仅依赖军屯。当晚,他召集谋士顾爻和晏昭,共同探讨加强边防的策略。

朱权说道:“今日去军屯视察,深感军屯虽重要,但要稳固大宁边防,还需多管齐下。二位有何见解?”

顾爻思考片刻后说:“王爷,军屯是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