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真正目标不是凉州(1 / 5)
已经出城的李峰带领队伍冲出城外。
他用望远镜看到沈浩阵地的情况。
能看到回茴的请骑兵正在冲向沈浩所在的方向。
并且沈浩这边看起来还没有人和要行动的样子。
就在他想支援的时候。
回茴方面的大军居然动了。
可大军并非进攻,而是回防。
奇怪了。
他都出城了,还发现了沈浩带人的伏击,可以说如今可是回茴最好的进攻时机。
居然回防,就非要等到晚上进攻?
李峰觉得不太对。
当即他取出沈浩给的信号弹朝天发射一枚。
沈浩被信号弹所......
李延宗站在问心亭前,望着那轮初升的红日,心中竟无波澜。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目的白光,他眯起眼,仿佛看见了十年前行走在西域沙道上的自己??风尘仆仆,背负竹箧,里面装着《民本论》与《均田策》的手抄本。那时他以为,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天下便可太平。
如今才知,道理如刀,用得好可剖混沌,用得不好,则割伤人心。
他缓缓走下石阶,学生们默默让开一条路。没有人说话,但目光中皆有敬意,也有疑问。那枚新铸的铜牌“求知?存疑”还温热地贴在胸口,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有人低头摩挲它,有人将它举向阳光,试图看清背面那两个小字是否真的会随角度变化而显隐??据说工匠用了伊州最新研制的“光影蚀纹法”,唯有直面光明者,方能读全其义。
赵砚舟迎上来,递过一封刚拆的密函:“是苏婉儿从占城寄来的亲笔信,经安南商队辗转送来,路上走了二十一天。”
李延宗接过,指尖触到纸面粗糙的质感,那是南洋特有的蕉麻纸,吸墨甚强,字迹略显晕染,却一笔不乱,一如她为人。
>“先生膝下:
>孤岛七日,生死悬于一线。倭寇环伺,粮尽水竭,火把燃至最后一根时,我本已准备写下遗书。然那一夜,村中老妪携幼女前来,以椰瓢盛雨水奉我,曰:‘你不是来夺我们传统的外人,你是听我们说话的人。’
>次日清晨,百余名渔民自发结船为阵,横于港口之外,高唱《海之母》。歌声传十里,惊飞海鸟如云。倭寇终退。
>今岛上已立一小碑,不刻名姓,只书八字:‘言可解兵,声能退浪。’
>我知先生宁忍弃我之名,亦不愿启战端。然请容我说一句逆耳之言??您太过自苦。您教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