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事出反常必有妖(4 / 5)

加入书签

我们揭穿他们?”

    “不。”李延宗提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圈,“我们要让他们自己走进这个局。答应他们所有条件??但附加一条:凡在我朝学习的新政官员,回国后必须公开财政账目、设立民议机构、实行科举选才,否则断绝一切援助与外交关系。”

    阿史那云恍然大悟:“这样一来,即便他们想行专制,也会被自己培养出来的新人推翻!”

    “正是。”李延宗眼中闪过锐光,“制度一旦种下,就像野草,风吹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技术、给他们方法、甚至给他们军队编制手册……但只要我们坚持一点:权力必须受到监督,百姓必须拥有话语权??那么无论他们嘴上喊得多响,只要动手做事,就不得不走向开明。”

    数月后,第一批外国学子踏入讲武堂。不仅有吐蕃贵族,还有回纥可汗之女、南诏王子、粟特城邦使者、甚至远自大食来的留学生。他们在课堂上争论“税负公平”,在模拟议事会上为“道路修建经费”吵得面红耳赤,在实验田里亲手测量亩产。

    而与此同时,李延宗推动的“全国政务透明工程”全面铺开。各州县衙门外竖立巨幅公示板,每月张贴税收明细、支出用途、官员考评。百姓可用特制铜牌投递意见,称为“言路牌”。一年之内,共收集有效建议四万三千余条,采纳率达六成。

    最令人震动的,是一桩牵涉皇亲国戚的大案。

    ?王李慎(皇帝堂兄)被终南村村民联名举报,指其私占民田三百顷,逼死抗租农户。监察院调查属实,证据确凿。朝中顿时风云骤起,数十官员联名为?王求情,称“宗室体面不可损”。

    李延宗当廷奏请:“法不分贵贱,方显公信。若因身份而宽宥,则新政尽毁。”

    皇帝沉默良久,终下旨:削爵为民,田产归还百姓,涉案官吏一律斩首。

    圣旨传出当日,长安街头万人跪拜,哭声震天。

    一位白发老妪捧着一碗清水跪在李府门前:“李公,这是我们全村凑的茶钱,请您喝一口。您让我们活成了人。”

    李延宗跪地接碗,一饮而尽。

    他知道,这一刻,比任何封赏都重。

    五年过去。

    十三道皆设“新政学院”,百余城建“民议广场”,科举新增“实践科”,寒门子弟占比超六成。连昔日最顽固的河东崔氏,也不得不送子弟参加考试,学习如何应对民意质询。

    而更深远的变化悄然发生:

    -安西十州不再称“羁縻之地”,百姓自请纳户籍、缴赋税,愿为大唐真民;

    -丝绸之路重焕生机,商队络绎不绝,各国使节争相来朝,只为求一部《安西治理录》;

    -吐蕃国内,受训归来的年轻官吏发起“清泉运动”,要求废除农奴制,引发内斗,赞普被迫妥协;

    -回纥可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