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事出反常必有妖(3 / 5)
nbsp; 殿上一时寂静。
这时,御史中丞柳元度忽然冷笑:“说得冠冕堂皇。可据本官所知,安西所谓‘民评台’,实乃煽动刁民攻讦良善之工具。前年伊州就有乡绅因被匿名举报‘截水’,遭罢官流放,事后查证竟是仇家诬陷!此等制度,岂可轻授外邦?”
李延宗神色不变,挥手示意随从取来一册案卷。
“这是当年伊州水利案全档。”他翻开第一页,“举报者,是七十岁老农赵三槐,目盲耳聋,靠拾柴维生。被截断渠水后,家中三亩旱地颗粒无收,孙儿饿病身亡。他沿街叩首三日,无人受理,最后托人写下状纸投入民评箱。”
他翻至判决页:“经核查,确系崔氏旁支族人勾结县丞所为。证据确凿,二人伏法,赵老农获赔粮十石,渠口重修。至于柳大人所说‘诬告’,请问??此案中有何冤屈?又何人为‘良善’?”
柳元度语塞。
李延宗继续道:“若怕诬告,就不许申诉,那等于让强梁者永远横行。真正的公正,不在禁止控诉,而在建立复核机制。每一份民评状纸,皆由三人小组独立查证,结果公示七日,接受异议。十年来,安西累计受理民评案件三千六百一十二件,误判率不足百分之一。而中原御史弹劾官员,十年积压未结案者逾两千,错放率几近十成!”
满殿哗然。
皇帝李昭猛然拍案:“够了!朕已决意允吐蕃子弟入学。不仅如此,自明年起,凡归附属国,皆可派五名平民子弟赴长安就读讲武堂附属‘新政学院’,免学费、供食宿,学成归国者,朝廷还将资助推行改革试点!”
此言一出,犹如惊雷炸响。
崔景文当场跪倒:“陛下!此举无异于倾我华夏精粹资养外邦,恐百年之后,反成肘腋之患!”
“那就让我们做好一百年的准备。”李延宗平静说道,“文明从不因封闭而昌盛,恰因传播而永恒。当年匈奴强盛时,谁料今日子孙尽为编户?突厥称霸草原时,可曾想到他们的后代会在长安考科举、当县令?若我们真心相信这套制度是对的,那就该有勇气让它经受世界的检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庞:
“你们害怕他们学会?我不怕。我只怕他们学不会。因为那意味着我们自己也没真正搞懂??什么才是治世的根本。”
夜深人静,李延宗独坐书房。窗外月色如练,映在案头一张地图之上:从长安出发,红线蜿蜒西去,贯穿河西、安西、碎叶,直至波斯边境。每一段路旁都标注着讲武堂分院的位置,共计十七处。
门轻响,阿史那云捧着一份文书进来:“先生,这是吐蕃使团私下递交的密约草案。表面上请求通商办学,实则要求我朝承认其对南诏的宗主权,并默许其吞并党项诸部。”
李延宗览毕,冷笑一声:“果然。他们是想借我们的威望完成扩张,再用学到的新政巩固统治,最终成为第二个大唐。”
“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