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咱们这是同个课题吗(5 / 8)
来。
“导师。”
“师弟的新相场模型方程是否可行?”
话音还未落下,大家便牢牢盯着张鲁平,期待接下来会有怎么样的回答。
张鲁平倒也没卖关子,闻声郑重给出回答。
“徐铭的思路称得上非常巧妙,并且证明步骤符合逻辑不存在漏洞,我认为既然能满足热弹性兼容,可以先定下来大胆尝试一番。”
他这个决定是经过考虑的。
尽管此相场模型方程用时比较短,但验证后不得不承认非常完美漂亮。
自然没有理由不去使用。
反正眼下时间充足,就就算后续出现问题,结果依旧在可接受范围内。
何况这两年多接触下来,他清楚能让徐铭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不会有错,若课题后续真一切顺利的话,说不定还能顺便打破几个记录。
毕竟没见过有哪个重要课题,进度能如此快。
关键相场模型关系到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及材料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肯定越早实现应用越好。
而从张鲁平口中得到答案之后,现场办公室内心情最高兴的一位,毫无疑问则要属工程计算院的佟景行。
“恭喜徐师弟。”
他先冲徐铭祝贺句,接着有些不好意思的往下讲。
“另外……那个多尺度自适应网络算法,后面恐怕会向师弟多多请教。”
那天组会上张鲁平讲的话,他可是记得很清。
除确定多尺度自适应移动网格算法外,便是被张鲁平教授要求多和徐铭交流。
关于这点他自是没有异议。
毕竟大家都知道,徐铭正是融合多尺度函数,才构建出了全新的筛法工具。
对此领域的筛法研究,必然有着丰富经验。
特别这回短时间完成新相场模型,不由再次加深他对徐铭的天才印象。
确定理论层面的相场模型控制方程,后续在课题上的任务会减少很多,按照正常情况来讲多和佟景行他们交流算法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相反还能获得信息学科经验值。
然早在刚接触相场模型课题资料时,他便思考过算法上的优化方案。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