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2 / 2)

加入书签

>

“还记得咱们当年修水库吗?”

一位老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工挖,天不亮就上工,天黑了才收工,好多人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也没人喊累。”

另一位老人接过话茬:“可不是嘛!

为了赶工期,咱们在工地上搭了帐篷,冬天冷得睡不着,就几个人挤在一起取暖。

但一想到水库建成后,能灌溉上万亩农田,让老百姓有饭吃,就觉得浑身是劲。”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满是对祖国的赤诚。

李星文听着,忽然明白,爷爷常说的“贡献”

,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一代代人用双手、用汗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担当。

傍晚时分,李星文跟着爷爷回到了爷爷居住的机关大院。

院子里的老槐树已经有几十年的树龄,枝叶繁茂,树下摆着几张石凳。

走进家门,奶奶赵春兰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红烧肉的香气从厨房飘出来,勾得人食欲大开。

饭桌上,李耀先的话匣子又打开了,说起自己当年在县里当领导时,如何带领群众搞特色农业,如何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建加工厂。

“那时候国家穷啊,还欠着苏联的外债,我们想干点事,难着呢!”

他放下筷子,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有人嘲笑咱们,说中国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我就不服气,跟同志们说,咱们得争口气,让他们看看中国人能行!”

“你这老头子,都过去多少年了,还跟孩子说这些。”

赵春兰端着最后一盘炒青菜走过来,笑着嗔怪道,“星文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让他吃点好的,别总提以前的苦日子。”

“奶奶,我愿意听。”

李星文放下碗,认真地说,“爷爷讲的这些,比课本上的知识更有意思。

以前我总觉得‘先辈’离我很远,现在才知道,爷爷你们就是最了不起的先辈啊。”

李耀先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很快又皱起了眉头,语气变得沉重起来:“不过啊,这些年咱们一门心思搞经济,却忽略了文化展。

你看现在,国外的电影、音乐、动漫,在年轻人里多受欢迎,咱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少有人关注了。

在文化传播这方面,咱们跟一些达国家比,还处于弱势啊。”

李星文赞同地点点头。

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他对这一点感触颇深:“爷爷,您说得对。

现在学校里学传统乐器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大家都觉得学钢琴、小提琴更‘洋气’。

像二胡、古筝这些乐器,明明那么好听,却没多少年轻人愿意传承,真的很可惜。”

“这就是文化入侵啊。”

李耀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忧虑,“和平年代没有硝烟,但文化领域的战争从来没停过。

如果咱们自己的文化都丢了,就算经济再强大,也站不稳脚跟。

所以,把华夏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好,这是咱们这代人没完成的事,得靠你们年轻人接着干。”

就在这时,赵春兰忽然想起了什么,看着李星文说:“对了星文,前几天看网上说,你创作的英文歌曲在国外火了?还上了国的音乐排行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