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八百里加急:太子“自黑书”血洗长安脑回路(1 / 3)
殿下……”孙伏伽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这位正在“体悟天心”的储君,“圣上的信,您……是否要回一封?”
回信?
李承乾的眼珠子缓缓转动了一下,像一台生了锈的机器。
对!回信!
他猛地坐直了身子,眼中爆发出一种垂死挣扎的光芒。
你们不是能解读吗?你们不是会脑补吗?行,我这次就给你们来个狠的!我不跟你们玩什么暗示,不搞什么隐喻,我直接跟李世民摊牌!
我李承乾就是个废物!我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我什么都不懂!你们别再捧我了!再捧我就死给你们看!
他要用最直白的语言,最谦卑(怂)的态度,最诚恳(蠢)的措辞,写一封足以让任何一个脑回路正常的人,都觉得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的信!
“笔墨伺候!”李承乾一声断喝,声音因为情绪激动而有些嘶哑。
称心赶忙上前研墨铺纸,孙伏伽和杜构则肃立一旁,屏息凝神,准备再次观摩圣人落笔时的风采。他们已经认定,这封回信,必将是一篇流传千古的骈文杰作,字字珠玑,阐述着殿下那“功成不必在我”的至高境界。
李承乾抓起毛笔,蘸饱了墨汁,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在纸上写了起来。
他完全抛弃了官方文书的格式,也懒得用什么典故成语。他写的,就是后世最常见,最朴实无华的大白话。
“父皇:”
开头就让孙伏伽和杜构的眉毛跳了一下。没有“儿臣叩问圣安”,直接就是“父皇”,虽显亲近,却少了太多规矩。
“江南的信,您收到了吧?儿臣吓坏了。”
“噗。”称心没忍住,差点把刚磨好的墨喷出来。他赶紧捂住嘴,小脸憋得通红。
孙伏伽和杜构的嘴角也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吓……吓坏了?殿下,您是在跟陛下撒娇吗?这措辞……也太新颖了。
李承乾不管不顾,下笔如飞,胸中的憋屈与愤怒尽数化为笔下的文字。
“您别听青雀那小子胡说八道。什么‘股份’,什么‘藏富于民’,儿臣根本没想那么多。当时就是那些渔民闹事,儿臣被他们吵得头疼,没办法了,才胡乱想了个主意,想把他们糊弄过去。儿臣当时想的是,这主意这么离谱,他们肯定不同意,然后这建港的事儿就黄了,儿臣也能早点回长安歇着。”
写到这里,他顿了顿,感觉还不够劲爆,又加了一句。
“谁知道他们居然就信了!还一个个哭着喊着要给儿臣磕头。儿臣真的不懂啊!孙长史和杜将军他们更厉害,儿臣随口说一句话,他们能想出十句道理来,说得儿臣自己都快信了。其实儿臣心里慌得很,这事儿漏洞百出,以后肯定要出大乱子,父皇您可千万别在朝廷推广,这跟挖坑埋自己没区别。”
帐篷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孙伏伽和杜构已经从最初的震惊,变成了石化。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张纸上的每一个字,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无情地捶打、粉碎,然后又试图以一种更加扭曲的方式重组。
殿下……这是在干什么?
自污?这也污得太彻底了吧?连底裤都不要了啊!
李承乾写得兴起,感觉压抑了这么久的怨气终于找到了宣泄口,越写越顺。
“还有那个什么‘福祉券’,用纸做的,一撕两半,也是儿臣瞎掰的。儿臣当时就是懒得想,觉得麻烦,怎么简单怎么来。真不是什么‘大道至简’,就是单纯的懒。父皇您是知道儿臣的,从小就不爱动脑子,能躺着绝不坐着。这次来江南,实在是迫不得已。”
“至于父皇信里说的什么‘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