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长安来信,帝师之名(1 / 3)

加入书签

日子在一种李承乾完全无法掌控的狂飙突进中,飞速流逝。

半个月后,鹰愁涧大营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原本的肃杀军营,如今更像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远处东湾港口的方向,人声鼎沸,打桩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渔民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当初的愁苦和愤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火热的干劲。他们把港口当成了自家的田地来耕耘,不用监工,不用催促,天不亮就开工,天黑透了才收工。

而那批由李承乾“随口”定下的“东海福祉券”,已经由工部最心灵手巧的匠人,用上好的楮皮纸,配以朱砂印泥,精心制作了出来。每一张纸券都散发着墨香和一种名为“希望”的味道。

一场盛大的“福祉券”发放仪式后,李承乾的声望在江南达到了顶峰。

“太子圣人”的名号,已经不仅仅在官场流传,更是成了乡野村妇,贩夫走卒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

可这一切,都让李承乾感到无比的窒息和烦闷。

他成功了。

成功地把自己钉死在了“圣贤”的宝座上,动弹不得。

他现在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躲在自己的大帐里,避开孙伏伽和杜构那两张写满了“殿下我们又悟了”的狂热脸庞,对着帐篷的缝隙发呆。

他想家了。

想念长安城里那个虽然处处受气,但至少可以安安稳稳混吃等死的东宫。

这天下午,他正例行发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营地的宁静。

“八百里加急!长安来信!”

一名风尘仆仆的禁军信使,高举着火漆封口的信筒,从李承乾的帐前飞驰而过,直奔中军帅帐。

李承乾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长安来信?

是父皇终于发现我在这里胡搞瞎搞,要下旨申斥我了?还是觉得我病得太久,要恩准我滚回长安养病了?

无论是哪一种,对他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床上跳了起来,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朝着帅帐冲了过去。

当他冲进帐篷时,孙伏伽和杜构正小心翼翼地打开信筒,从中取出了两封信。

一封,是明黄色的绢帛,上面盖着皇帝的玉玺,是给“江南诸事总揽”李承乾的。

而另一封,则是一个普通的牛皮纸信封,上面写着“皇兄承乾亲启”,字迹飞扬跳脱,一看就是他那个“好弟弟”李泰的手笔。

孙伏伽恭敬地将两封信都呈了上来。

李承乾几乎没有犹豫,一把抢过了李泰的那封信。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自己命运的答案,就藏在这封信里。

他颤抖着手撕开信封,展开信纸。

熟悉的,张牙舞爪的字迹映入眼帘。

“皇兄,见字如面!弟在长安,一切安好,唯对皇兄思念甚深!哈哈哈!”

信的开头,还是一如既往的没心没肺。

李承乾皱着眉,继续往下看。

“皇兄,您是没看到!弟回长安之后,第一时间便将您在江南开创的‘股份新政’,原原本本地上奏给了父皇和满朝公卿!您猜怎么着?”

李承乾的心跳开始加速。

“朝堂之上,当场就炸了!起初,那些老臣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都说您这是胡闹,是‘以国器与民,动摇社稷’!尤其是那魏征老头,嗓门最大,差点就指着弟弟我的鼻子骂了!”

有戏!

李承乾的眼睛亮了!魏征骂得好!就该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