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话没说完的尽头(3 / 4)
望重的退休语文特级教师,在几个重点小学发起了一场名为“反向听写课”的兴趣活动。
课堂上,老师会播放两段内容相同的录音:一段是正常人充满语气波动的对话,另一段则是经过“净化”的机械音。
“同学们,请听一听,哪一段录音里的人,在说真话?”
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点燃了。
起初,有孩子认为机械音“更标准,更好听”。
但随着对比的深入,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老师,”她小声说,“那个机器人阿姨说话不会停顿,也不会‘呃’、‘嗯’。可是我妈妈给我讲故事的时候,讲到小兔子找不到妈妈了,她就会卡住……她说话会停下来,因为她难过。”
一语惊醒梦中人。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另一个小男孩立刻补充道:“对!我爸爸夸我的时候,声音会变大,还会笑!那个机器人阿姨就不会!”
叶小棠将这段课堂录音完整地保存下来,命名为“清源·回声”,并在文件的备注里写下:“耳朵,远比被规训的大脑更诚实。”
所有这些暗流,最终汇入了苏明玥的“声音树”数据库。
陆子轩按照她的要求,开发出的“回声共振模型”正在高速运转。
它不分析关键词,不判断情绪,只追踪两个指标:最长的用户停留时长,和最多的沉默回应——那些听完后久久没有切换,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的用户行为。
系统很快标记出一条来自西北偏远小镇的录音。
那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粗粝而疲惫,他在模仿自己失联多年的父亲。
“……爸,你总说我妈五音不全,唱《茉莉花》都跑调。你走之后,她再也没唱过歌。我刚才在厨房,听见她洗菜的时候,哼了半句……就半句《茉莉花》,调还是跑的。但我听见了。”
这段录音没有激起任何激烈的评论,但它的停留时长和沉默回应率,是所有录音里最高的。
苏明玥凝视着那条跳动的数据线,仿佛看到了一个在厨房里,哼着跑调歌曲,悄悄流泪的苍老背影。
她没有添加任何煽情的解读,只是将这条录音设为“声音树”的首页推荐,标题,也只有两个字。
“她记得。”
深夜,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
苏明玥的手机亮起,是姐姐苏明心发来的消息。
“今天有七个家属来信访局静坐,没人说话,也没递材料。但他们每人带了一件亲人的旧物——一本书、一双鞋、一张褪色的电影票。”
苏明玥没有回复。
她只是默默地打开“声音树”的后台,将首页那条“她记得”的录音,换成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只有一把空荡荡的椅子,椅背上,搭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连衣裙。
这张图片,像一颗投入深湖的石子,激起的却是海啸。
三小时后,后台警报系统开始疯狂闪烁。
系统地图上,一个个红点被点亮,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成都……全国二十三个城市,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自发的“空椅行动”。
有人在公园的长椅上,放了一只旧玩具熊,旁边摆着一瓶未开封的酸奶。
有人在大学的校门口,摆上一个磨破了皮的旧书包,书包拉链上还挂着一个动漫钥匙扣。
有人在小区的篮球场边,放了一双穿旧了的篮球鞋,鞋带系得整整齐齐。
没有标语,没有口号,没有聚集。
只有一把把空椅子,一件件旧物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进行着一场规模浩大而又寂静无声的悼念。
苏明玥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微亮的晨光。
她轻声对自己说:“他们不需要我们教怎么去痛——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