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黎明前的静音(2 / 4)
那样组织抗议或试图阻止。
他知道,直接的物理对抗只会招来更猛烈的镇压。
他平静地走进自己基金会资助的法律援助中心,对几位年轻的法律志愿者说:“我们需要向法院提交一份申请。”
志愿者们严阵以待,以为将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诉讼。
然而,林景深拿出的第一份申请,却让他们大跌眼镜——“人格权临时保护令”,原告一栏赫然写着:“若干不愿被定义的精神状态”。
这份申请被递交到当地法院,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地被法官当庭驳回,理由是“诉讼主体不明确,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原告资格”。
法官的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察的轻蔑,仿佛在看一场荒诞的闹剧。
林景深对此似乎早有预料。
他没有丝毫沮丧,只是平静地从公文包里拿出第二份文件,当着所有人的面,递交到法官面前。
“法官阁下,既然主体不明确,那么这份申请,主体应该足够明确了。”
法官接过文件,目光落在原告栏上,瞳孔骤然收缩。
只见上面写着:“张慧,及其他正在消失的名字。”
张慧,是三年前第一个在“绿洲二号点”内失踪、后被官方宣布“已康复出院,回归家庭”的签署者。
她的家人至今仍在苦苦寻找她的下落。
整个法庭瞬间陷入死寂。
法官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握着法槌的手,微微颤抖。
他知道,这个名字背后代表着什么。
庭审的录像被一段一分钟的短片,标题极具煽动性——《他们连被告都不敢当》。
视频没有多余的解说,只有法官驳回第一份申请时的傲慢,和他看到第二个名字时瞬间煞白的脸。
这个强烈的对比,胜过千言万语。
视频被上传到海外服务器,再通过无数个代理IP回传国内,像病毒一样在各种私密社群中疯狂传播。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顾承宇的研究中心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
资质被暂停的第三十天,解散的正式通知即将下达。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垂死挣扎,至少会提起申诉。
但他什么也没做,反而召集了所有研究员,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我决定,启动‘种子计划’。”顾承宇站在白板前,语气平静但坚定,“我们将中心成立以来所有的研究成果、原始数据、案例分析,全部拆解成十二个独立的模块。我已经联系了十二所地方高校的心理学系,将这些模块无偿赠予他们。”
一位与他合作多年的老教授满脸忧虑:“承宇,你这是在玩火!这些原始数据太敏感了,一旦公开,织光联盟不会放过你的!这会惹来天大的麻烦!”
顾承宇转过身,看着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光芒:“老李,麻烦,本就是真相的回音。我们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与其让这些心血在档案室里腐烂,不如把它们变成种子,撒出去。只要有一颗种子能发芽,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费。”
他附带的唯一条件,就是“必须向所有选修相关课程的学生,公开全部原始数据”。
三天后,在南方一所二本院校的心理学课堂上,一位年轻的讲师硬着头皮打开了顾承宇发来的数据包。
当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和分析呈现在大屏幕上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许久,一个坐在后排的女生怯生生地举起手,问道:“老师……我们学这些,研究这些,以后……会不会也被人说成是疯了?”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所有人的心脏。
几乎在同一时间,叶小棠也收到了她安插在清源市职校附近的那位退休教师发来的消息。
照片里,之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