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9、巨头们集体陷入“窘迫”状态(4 / 6)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天已经黑了。
于东独自留在会议室里,愣愣的看着《蛟龙行动》的概念海报。
海报上的海军特战队员英姿飒爽,可他却觉得这画面越来越模糊。
曾经靠实力打动市场的博纳,如今竟然要靠流量演员“博眼球”,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与此同时,中影这边,傅若卿则正盯着飞跃影视“科幻与其他类型融合创作”的规划,眉头紧锁。
他们刚敲定《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拍摄计划,本想靠续作情怀挽住市场。
可现在看来,观众的注意力恐怕早就被《三体》勾走了。
主旋律这个赛道,俨然已经输给“科幻”了……
“唉,连题材赛道都被人家甩开了,”他没忍住,低声跟身边的秘书说,“咱们还在啃主旋律的老本,人家已经开始布局下一代内容了。”
秘书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更让傅若卿绝望的是,陈飞手里不仅有内容、有场地、有渠道,还有成熟的爆款打造经验。
从亚运会开幕式的惊艳出圈,到诸多执导电影的票房大卖,他几乎没失手过。
这种“必赢”的气场,让业内对手连竞争的勇气都快没了。
曾经的“百家争鸣”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影视圈,俨然已经成了飞跃影视的“独角戏”。
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拍续集”、“怎么抢排片”的公司,突然发现自己连参与游戏的资格都快没了。
许多家公司会议室里的沉默还在蔓延。
此时此刻,已经没人再提“竞争”、“超越”的字眼了。
因为在《三体》开机的这一刻,他们终于认清了现实。
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没了悬念。
其实不仅仅是中影、博纳这些传统电影公司,连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靠着互联网资本起家的影视公司,这会也都集体陷入了“直愣神”的状态。
阿里影业的办公室里,CEO樊露远手里捏着《破·地狱》等几部小成本电影的项目策划书,眼神发直地盯着扉页上的“千万投资预算”,嘴里喃喃自语:“干不过啊……真的干不过!”
这几年,阿里影业的电影业务无疑是越来越惨。
前几年跟风投了几部大制作,结果不是票房扑街就是口碑崩盘,亏得一塌糊涂。
如今也就只能靠一些剧集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