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心法要诀2-1(3 / 4)
存在痈痛的部位,这是与伤寒不同的地方。如果患者胸中隐隐作痛,有时气喘,有时咳嗽,吐出的痰液腥臭且黏稠,这是肺痈。如果胃脘部位疼痛,疼痛剧烈到连手都不能靠近,这是胃痈。要是少腹部位出现严重疼痛,大便次数增多,类似淋病的症状,并且皮肤粗糙得像鳞甲交错一样,这是肠痈。
同伤寒十二症
冬温、寒疫、瘟疫
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清凉,冬天寒冷凛冽,这是四季正常的时令特征。人体被四季正常气候所伤而患病,都属于正常病症。如果出现不合时宜的气候,疫病就会带来灾祸。冬天应该寒冷却反而温暖,由此引发的疾病叫做冬温病;春天应该温暖却反而寒冷,导致的病症就是寒疫。瘟疫是指某一时期气候不正常,无论老人小孩都会患病,而且相互传染。治疗这些病症,必须了解当年岁气的太过或不足,六淫邪气的相互胜复,人的体质强弱,脏腑的寒热情况,衡量病情轻重,或用汗法,或用攻下之法。
【注释】冬季患伤寒,春季患伤风,夏季患暑病,秋季患疟疾,这些都是四季正常时令下的常见疾病。如果春天本该温暖却反而寒冷,夏天本该炎热却反而凉爽,秋天本该清凉却反而炎热,冬天本该寒冷却反而温暖,这就是在不应该出现某种气候的时候出现了该气候,疫病就会成为灾祸。冬天应该寒冷却反而温暖,进而患上伤寒病,这种病叫做冬温。春天应该温暖却反而寒冷,从而患上伤寒病,这种病叫做寒疫。如果某一时期气候不正常,无论老少都患病,且相互传染,这种情况叫做瘟疫。大凡治疗这类疾病,必须要了解当年岁气是太过还是不足。岁气太过,会导致气候、物候异常;岁气不足,同样会使气候、物候偏离正常状态。还要知晓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的相互胜复变化,例如寒邪过盛可能引发湿邪内生,火邪亢盛可能导致燥邪为患等。同时要考虑人的体质强弱,体质强壮者与体质虚弱者对疾病的耐受和反应不同。还要了解脏腑的寒热情况,比如有的人平素胃寒,有的人常有肺热。综合这些因素,衡量病情轻重。病情较轻时,使用刘完素创立的双解散,该方具有解表清里的作用,可使在表之邪从汗而解,在里之热通过清泄而除。病情严重时,则用李杲的二圣救苦丸,依据具体症状进行恰当治疗。
温病、热病
冬季受到寒邪侵袭,到了春天就容易罹患温病,到夏天会发展为热病,这是因为在冬季人体阴气就已提前亏损。温病、热病的症状表现为脉象浮,头痛,发热,口渴,不恶寒。患病初期若没有出汗且伴有表证,可采用刘完素两解汤的治疗方法;若有出汗且内热旺盛,应尽早选择清热或攻下之法,迅速泻除阳热以救护阴气。如果延误治疗,等到出现昏迷、发狂等各种热症,那就来不及了。若没有明显的表证与里证,应当依据六经辨证,酌情灵活治疗,自然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注释】经典医籍上说:冬季受到寒邪侵犯,到春天必然会引发温病,到夏天则会演变成热病。这里所说的热病,都属于伤寒一类的疾病。“冬伤于寒”,指的是冬季人体受到当令的轻微寒邪侵袭,但当时并未立即发病。“早亏阴”,是指那些在冬季不能藏养肾精的人,或者劳作辛苦之人,出汗后,体表和体内失去了固密的状态,在冬季就已经损伤了肾脏的阴气,使得阳热之邪独盛,所以到了春天,一旦感受到轻微的外邪,就会引发体内郁热,形成炽热难遏的态势。因此患病后就会出现口渴且不恶寒的症状。疾病初期,如果没有出汗并且有表证,可参照刘完素两解汤的治法。刘完素的两解汤通常具有解表清里的功效,能够使表邪从汗而解,里热得以清泄。若患者有汗且体内热邪强盛,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或者采用清热之法,以清除体内热邪;或者采用攻下之法,荡涤实热,目的是尽快泻除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