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2-6(3 / 4)

加入书签

苏葶定喘丸、舟车神佑丸,这三个方剂都是治疗肿胀的方剂。然而葶苈大枣汤,用于治疗水饮停聚在胸中,肺脏胀满,气喘急促不能平卧,皮肤出现浮肿,但腹部胀满不严重的病症。所以单独使用葶苈的苦味,先泻除肺中的水气,再用大枣辅佐,以防葶苈苦味太重损伤胃气。苏葶定喘丸,就是在前方的基础上加苏子来降气,气降则水随之下降,气降可以疏通输水的上源,水降则能开通水液下流的通道。舟车神佑丸,用于治疗水饮停聚在各个里部,向上引发气喘咳嗽难以平卧,向下蓄积导致小便不利,向外侵及皮肤出现浮肿,在中部停聚致使腹部胀满急迫的病症。因此一并使用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大黄,直接攻打水饮的巢穴,使水饮从大小便排出,再用青皮、陈皮、木香来行气,这样气行则水行,肿胀都能消除。其更为峻猛厉害的地方,在于少量加入轻粉,使得各种攻水行气的药物,迅猛难当,无孔不入,无处不到。使用得当的话,功效神奇,屡试不爽。然而如果不是形体壮实或者邪气强盛的人,不可轻易尝试。倘若仅仅贪图它有消除疾病的能力,却导致水肿消除后又很快复发,使用的人一定要谨慎啊!

实脾饮

主治身体沉重、懒得进食、肢体浮肿、口中不渴、大便和小便溏薄不实的病症。

药物组成:白术(用土炒)、茯苓、甘草(炙制)、厚朴(用姜炒)、大腹子、草果仁、木香、木瓜、附子、干姜 。

加入生姜、大枣后煎煮服用。如果患者气虚,可加用人参。

【注释】脾胃虚弱,那么土就不能克制水,水就会肆意在肌表运行,所以身体沉重、出现浮肿。使用白术、甘草、生姜、大枣,来充实脾胃的虚弱。脾胃虚寒,那么中焦寒冷不能运化水液,水液停留在肠胃,所以懒得进食、不口渴,大便和小便溏薄不实。使用干姜、附子、草果仁,来温煦脾胃的寒邪。再辅佐大腹子、茯苓、厚朴、木香、木瓜,是为了通导水液、理顺气机。因为气是水的根源,土是水的堤防,气运行那么水就运行,土充实那么水就能得到治理,所以命名为实脾饮。然而这个方剂通导水液、理顺气机的力量有余,对于阴水寒邪强盛而正气不虚的患者,固然是适宜的。如果患者气息微弱、声音低微,那么一定要用理中汤加附子,把茯苓的用量增加数倍作为君药,温补元气来运行水液,这才是最为恰当的。

【按语】苓桂术甘汤、实脾饮、肾气丸,都可治疗阳虚水气的病症。苓桂术甘汤,治疗上焦阳虚不能输布水液,水液停留在上焦,出现胃脘部痞满不适、气向上冲逆至胸部的症状,所以使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这类药物,扶助阳气、通畅气机、输布水道。实脾饮,治疗中焦阳虚不能蒸腾运化水液,水液在中焦积聚,向外泛溢导致浮肿,大便和小便通利,所以使用干姜、附子、茯苓、白术这类方剂,培补脾胃、温暖中焦,战胜寒湿之邪。肾气丸,治疗下焦阳虚不能行水,出现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气喘急促、腹部胀满的症状,所以使用桂枝、附子、地黄、茯苓之类药物,温阳并滋补,以运行水液。

清脾饮

主治因痰积聚而引发疟疾,且没有表证与里证的情况。

药物组成:青皮、厚朴、草果、半夏、柴胡、白术、甘草、茯苓、黄芩。

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疟疾属于少阳经的病症,若兼见太阳经表证,宜用麻桂各半汤发汗解表;若兼见阳明经里证,则用大柴胡汤攻下里实;倘若不兼见表里证,或者已经用过发汗、攻下之法,疟疾却仍然发作,此时应当采用和解少阳的治法。这个方剂是小柴胡汤与四君子汤的合方,既能清解少阳之邪,又能兼顾脾胃,所以名为“清脾饮”。方中减去人参,是因为患者正气不虚;加入草果、厚朴这两味气味醇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