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2-2(3 / 3)
药物组成:黄芩、大黄(两者用量相等)、黄连 。
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后服用。
二黄汤
主治上焦火势亢盛,出现头面部严重肿胀,眼睛红肿疼痛,心胸、咽喉、口舌、耳朵、鼻子等部位因热邪炽盛,甚至生疮毒的病症。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甘草(用量均相等) 。
加水煎煮,饭后服用。
【注释】三黄汤中用黄芩清泻上焦之火,黄连清泻中焦之火,大黄清泻下焦之火,对于三焦实火且大便干结的情况,确实非常合适。如果大便不成形,那就是黄连解毒汤适用的证候。将三黄汤中的大黄换成黄柏,是因为下焦热邪结聚但尚未坚实。加入栀子,可使热邪不通过大便排出,而是通过小便排出。上、中二焦实火,适宜用凉膈散。至于上焦实火,就把这个方剂中的大黄换成甘草,名为二黄汤,这样能让黄芩、黄连的药性缓缓下行,停留在膈上发挥作用。张洁古将凉膈散减去芒硝、大黄,加入桔梗,也是这个意思。虽然都是泻火的方剂,但其中在针对上、中、下焦,以及药性缓急、药力轻重方面有所不同,这些都是加减转换的方法,不可不知。
三黄石膏汤
主治伤寒阳证,表现为表里都处于大热状态,但无法出汗。或者已经经过发汗、攻下之法,过了常规病程病症仍未解除,六部脉象洪数,面色赤红,鼻干,舌头干燥且极度口渴,烦躁不安难以入眠,出现谵语、鼻出血,以及发黄、发疹、发斑等症状。以上各种症状,凡是表实证无汗,且热邪尚未入里形成里实之症的,都适宜以此方为主进行治疗。
药物组成:石膏(两半)、黄芩、黄连、黄柏、麻黄(以上各七钱)、淡豆豉(二合)、栀子(三十个) 。
每次服用一两,加入三根葱白,加水煎煮,趁热服用。体质壮实、正气充实的人可加倍服用。
【注释】仲景对于表里大热的病症,创立了表里双解的治法:像大青龙汤治疗表里大热,表实证无汗,所以通过发汗,汗出后表里之热都能得到解除;白虎汤治疗表里大热,因为表有汗,所以不用麻黄、桂枝,又因为里未成实,所以不用芒硝、大黄,仅用石膏、知母、甘草,在外解除阳明经肌表之热,在内清除阳明经腑之热,表里之热清除后病症就得到解除。至于表实无汗,热邪郁积在营卫,里未成实,热邪充斥三焦,呈现表里大热的证候。如果用大青龙汤进行表里双解,那么其功效不能作用到三焦;如果用白虎汤进行表里双解,那么其效果不能作用到营卫。所以陶华创制了这个方剂:用黄芩、黄连、黄柏清泻三焦火盛,佐以栀子曲折下行,使在里的各种热邪从下排出。用麻黄开通郁积在营卫的热邪,佐以豆豉、葱白直达皮毛,使在表的邪气从外发散。加倍重用石膏,是因为石膏与麻黄、豆豉配伍,效法大青龙汤,由此可知解除各种表热,不能脱离大青龙汤的思路。石膏与黄芩、黄连、黄柏配伍,效法白虎汤,由此可知解除各种里热,不能脱离白虎汤的思路。而且麻黄、豆豉得到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的配合,能大力发表热而不扰动里热;黄芩、黄连、黄柏得到石膏、麻黄、豆豉的配合,能大力清内热而不妨碍外邪的发散。这个方剂具备治疗表里俱热的优势,也是深得仲景的心法。如果表有微微出汗,麻黄用量减半,桂枝用量加倍,以防止肌表进一步疏松;如果里有轻微溏便,则减去石膏,加倍使用葛根,以避免中焦脾胃虚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