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1-1(2 / 3)
【注释】咽中好像有炙烤的肉块,是说咽中有痰涎,如同烤炙的肉,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梅核气病。这种病是由于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津液凝聚成涎而产生的。所以用半夏、厚朴、生姜,辛味以散结气,苦味以降逆气,茯苓辅助半夏,以利水饮、行痰涎,紫苏气味芳香,用以宣通郁滞之气,使气机舒畅,痰涎消除,病自然就会痊愈。这种病症男子也会有,并非只有妇人会患。
【集注】尤怡说:痰涎凝结,气机阻滞在咽喉之间,就如同《千金要方》所说的咽中感觉有东西黏着,如同烤炙的肉,吞不下去,吐不出来的情况。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以上五味药,用七升水,煮取四升,分四次温服,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妇人患脏躁病,常常悲伤,想要哭泣,就好像有神灵附身一样,频繁打呵欠、伸懒腰,用甘麦大枣汤治疗。
【按语】甘草小麦大枣汤的方义不太明确,必定存在讹误错漏。
【注释】这里所说的“脏”指心脏,心安静则神明内藏。如果被七情所伤,那么心就不能平静,神明也就躁动不安。所以常常悲伤想要哭泣,这是神明不能主宰情志。好像有神灵附身,这是心不能保持神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情志失常、癫狂一类的病症。频繁打呵欠、伸懒腰,即呵欠顿闷,这是肝脏的病症,因为母(肝)能使子(心)气充实,所以病症会关联到心脏。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以上三味药,用六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也有补脾的作用。
妇人吐出涎沫,医生反而用攻下之法,就会导致心下痞满。应当先治疗吐涎沫,用小青龙汤。涎沫停止后,再治疗痞满,用泻心汤。
【注释】吐涎沫,是因为外感寒邪且过食生冷,不用温散之法反而用攻下之法,就会使寒饮因虚凝结成痞硬之症。应当先治疗吐涎沫,用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等涎沫停止后,再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满。
【集注】尤怡说:吐涎沫,表明上焦有寒饮,不用温散之法反而攻下,寒邪就会入里形成痞满。然而即便形成痞满但仍然吐涎沫,说明寒饮尚未消除,此时不可先治痞满,应当先治疗寒饮,而后再治疗痞满,这就如同伤寒的治法,先解表邪才可攻下痞满。
小青龙汤方(见肺痈相关内容中。)
泻心汤方(见惊悸相关内容中。)
有人问:妇人年约五十岁,患下痢数十日不止,傍晚就发热,少腹拘急,腹部胀满,手掌心烦热,唇口干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说:这种病属于带下病。为什么呢?因为曾经有过半产经历,瘀血在少腹没有排出。怎么知道的呢?因为其症状有唇口干燥,所以知道。应当用温经汤治疗。
【按语】“所病下利”的“利”字,应当是“血”字,这样文义才连贯,必定是传抄错误。
【注释】妇人年已五十,冲任二脉都已虚弱,天癸应当枯竭,月经应当停止。现在下血数十日不止,是宿有的瘀血下行。五心烦热,是阴血亏虚;唇口干燥,是任冲脉气血受伤,不能向上滋养;少腹拘急胀满,是胞宫有寒,瘀血不能运行。这些都是因为曾经半产或崩中,新血难以生成,瘀血又没有排尽,风寒之邪客于胞宫,导致出现带下病、崩中、月经延期、胞寒不孕等病症。都用温经汤治疗,是因为这个方剂能够生新血、去瘀血,温暖子宫,补养冲任。
【集注】李彣说:妇人到五十岁,已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岁的时期,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