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痢病脉症并治第十七1-2(3 / 4)

加入书签

胃反出现呕吐的,用大半夏汤治疗。

【注】这是承接上条,以明确其治疗方法。胃反、呕吐,是指早上进食傍晚呕吐,傍晚进食早上呕吐的这种呕吐。用大半夏汤治疗,可补养脾胃,止呕吐。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净、漂洗后使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以上三味药,用一斗二升水,加入白蜜后搅拌二百四十遍,然后煮药取一升半,温服一升,剩下的分两次再服。

《千金方》记载:大半夏汤用于治疗胃反,表现为不能接受食物,食物吃进去就吐。《外台方》记载:大半夏汤治疗呕吐,伴有心下痞硬的病症。

【集解】高世栻说:早上进食傍晚呕吐,隔夜食物不能消化,叫做胃反;胃反只是吐而不呕,但吐与呕相关,所以说:胃反呕吐的情况,用半夏增强燥气来消化谷物,人参补充元气以安和胃气,白蜜加入水中搅拌,使甘味散于水中,水得到蜜变得和缓,蜜得到水变得淡渗,这样胃反的症状就能平复,呕吐也会痊愈。

李升玺说:呕吐的患者一般不宜用甘味药,这里却用白蜜,为什么呢?不知道这种胃反病本就属于脾虚,正如经典所说甘味入脾,归向其所喜好之处。况且以半夏为君药,其味辛能止呕吐,以人参为佐药,能温养正气、补中气,胃反病自然就能止住。

胃反病,呕吐且口渴想要喝水的,用茯苓泽泻汤治疗。

【注释】胃反病呕吐但不口渴的,属于寒证。口渴想要喝水的,是体内有水饮。所以用茯苓泽泻汤,来补阳气、利水饮。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以上六味药,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加入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每次温服八合,一日服三次。

《外台方》记载:茯苓泽泻汤,治疗消渴、胃反且脉象欲绝的病症。

【集解】李彣说:呕吐且口渴,是津液损耗而胃虚有燥热。饮水后水就停留在心下,茯苓、泽泻能降气行水饮,白术能补脾生津,这是五苓散原方的用意。然而胃反病是因为脾气虚弱上逆,所以加生姜降逆气,甘草调和脾气。另外,五苓散治疗有轻微表热的病症,所以用桂枝。这里胃反病没有表热,却也用桂枝,是因为桂枝并非单纯的解表药,而是能贯通上下、通达表里,是通行津液、调和阳气、消散水饮的药物。

尤怡说:茯苓泽泻汤,治疗呕吐没有停止,且口渴想要喝水的病症,因为呕吐没有停止,可知邪气未除,所以适宜用桂枝、甘草、干姜来发散邪气,茯苓、泽泻来消除水饮。

出现哕逆的,用橘皮竹茹汤治疗。

【注释】哕就是干呕,因为它有哕哕的声音,却没有其他吐出物,所以不叫干呕,而叫哕逆,属于气上逆导致的病症。上逆之气,从上部孔窍出来,都能发出声音,所以肺虚气上逆,就会咳嗽,气从喉咙出来就有咳嗽的声音,如果被邪气阻滞,就会出现喘满,所以没有声音。

胃虚气上逆,就会出现哕逆,气从咽部出来就有哕逆的声音,如果与其他物质凝结,就会出现痞痛,所以没有声音,由此可知这是气病很明显。然而邪气所侵犯之处,正气必然虚弱,所以用橘皮、竹茹、生姜来清除邪气,人参、甘草、大枣来补充正气,那么上逆之气自然就会顺畅。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以上六味药,用一斗水,煮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集解】李彣说:哕逆有属于胃寒的,有属于胃热的,这里的哕逆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