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并治第十1-2(2 / 3)
出汗,手足厥冷,不想进食,脉象弦而紧,主拘急、主疼痛,这是寒疝应有的症状和脉象。用乌头煎治疗,是专门以破除邪气、治标为急务,暂不考虑虚实,所以说强壮的人服七合,虚弱的人服五合。
乌头煎方:
乌头(大的五枚,炒制,去掉外皮,不切碎)
以上药物,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掉药渣,加入蜂蜜二升,继续煎煮至水气蒸发尽,得到二升药液。强壮的人服用七合,虚弱的人服用五合。如果病症不缓解,第二天再服,但不可一天内服用两次。
寒疝,腹中疼痛,以及胁肋疼痛、里急的,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
【按语】“胁痛里急”之下,应当有上条“其脉沉紧”四个字。
【注释】寒疝出现腹中疼痛以及胁肋疼痛、里急,脉象呈现沉紧,相较于绕脐剧烈疼痛的症状要轻。并且没有恶寒出汗、手足厥冷的表现,所以不用乌头煎那样大温大散之剂,而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调养正气为本,散寒为次,这是治疗寒疝的平和方剂。服用乌头煎后病情缓解的,也应当用此汤。
【集注】李彣说:疝病属于肝病,肝藏血,其经脉分布于胁肋部,腹部与胁肋都疼痛,是血气受寒而凝涩不通。当归能通经活血,生姜可温中散寒。里急,是因为内虚,用羊肉来滋补,正如《内经》所说:形体不足的,用温性药物补气;精气不足的,用厚味食物补精。
沈明宗说:按此病症连及冲脉导致疝病,治疗应当温补。肝木受邪,乘脾就会腹中疼痛,肝经之气不舒畅,所以胁肋也疼痛,连及冲脉就会出现里急。因此,当归补养冲任并驱散风寒,羊肉温补营卫之气,脾经邪气消散,疼痛自然停止。方后说:疼痛且呕吐频繁,是肝气上逆侵犯胃,所以加橘皮、白术来补益。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以上三味药,加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如果寒邪较重,将生姜加至一斤。如果疼痛严重且呕吐,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时,也要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后服用。
寒疝,腹中疼痛,四肢逆冷,手足麻木不仁,如果身体也疼痛,艾灸、针刺以及各种药物都不能治愈,用乌头桂枝汤治疗。
【按】“抵当”二字是多余的文字。
【注释】寒疝,腹中疼痛,四肢逆冷,手足麻木不仁,身体疼痛,这是寒疝中寒邪较重的情况。艾灸、针刺以及各种药物都不能取得疗效,就应赶紧用乌头煎加桂枝汤五合,来解除内外强盛的寒邪。
【集注】徐彬说:从寒疝腹痛开始,发展到四肢逆冷,手足麻木不仁,这表明阳气严重痹阻,再加上身体疼痛,营卫都不调和,而且艾灸、针刺以及各种药物都不能治愈,这是因为不管是攻其外邪,还是攻其里邪,邪气相互牵制而不被制服。所以以乌头攻寒为主,配合桂枝全汤来调和营卫,这就是所谓的七分治里,三分治表。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以上一味药,用蜂蜜二斤,煎煮至减半,去掉药渣,用桂枝汤五合溶解,使总量达到一升。初次服用二合,如果没有效果,就服用三合,还是没有效果,再增加到五合。服药后有效果的,会出现如醉酒的状态,出现呕吐的,表明药已中病。
【方解】“以桂枝汤五合解之”,意思是溶化。“令得一升”,是说用乌头所煎的蜜五合,加入桂枝汤五合进行溶化,使其总量达到一升。“不知”,就是没有效果。“又不知”,就是再次服药仍没有效果。“其知者”,就是服药后有效果。“如醉状”,表明外寒正在消散。“得吐者”,表明内寒已经伸展,所以称为药已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