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2(2 / 3)
徐彬说:凡是病邪能够透出到阳分的为病浅,所以能存活;闭阻在阴分不能透出的为病深,所以会死亡。不只是一种疾病,各种疾病都是这样。又用浸淫疮来比喻,如果从口部开始流向四肢,这是邪从内向外发散,能宣泄而不内进,所以可以治疗;如果从四肢开始流向口部,这是邪由外向内传入,只内进而不宣泄,这表明脏气受伤衰败,所以不可治疗。
有人问:阳病有十八种,指的是什么呢?老师说:是头痛,项、腰、脊、臂、腿部的抽掣疼痛。阴病有十八种,指的是什么呢?老师说:是咳嗽、上气、气喘、呃逆、咽部不适、肠鸣、腹部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的疾病各有十八种,合起来就是九十种病;人体又有六微,每微各有十八种病,合起来就是一百零八种病。五劳、七伤、六极,以及妇人的三十六种病,不包含在这一百零八种病之中。清邪停留在人体上部,浊邪停留在人体下部,大邪侵袭人体肌表,小邪侵袭人体内里,饮食之邪,从口进入人体的,就是宿食。这五种邪气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风邪多在早晨侵袭人体,寒邪多在傍晚侵袭人体,湿邪多伤害人体下部,雾邪多伤害人体上部,风邪会使脉象浮,寒邪会使脉象紧急,雾邪会伤害皮肤腠理,湿邪会流注关节,饮食会损伤脾胃,极寒之邪会伤害经脉,极热之邪会伤害络脉。
【按语】字典里没有“?”字,应当是“漀”字,“漀”读音为“倾”,意思是侧水。后面积聚门中,“?气”的“?”字也是错误的。
【注释】此章节中提到的“十八”“九十”等内容,是古代医书的文字,如今已无法考证,难以强行解释。五劳七伤等说法,在《千金方》中有详细记载,所以此处不再注释。头痛,项、腰、脊、臂、腿部的抽掣疼痛,病症都表现在人体外部,所以属于阳病。咳嗽、上气、气喘、呃逆、咽部不适、肠鸣、腹部胀满、心痛、拘急,病症都表现在人体内部,所以属于阴病。清邪停留在人体上部,是说雾邪源于天气;浊邪停留在人体下部,是说湿邪源于地气。六淫属于天之邪气,所以称为大邪,六淫伤害人体外部,所以说“中表”。七情属于人之邪气,所以称为小邪,七情伤害人体内部,所以说“中里”。“?饦”指的是饮食,饮食之邪从口进入人体,食物隔夜不消化而损伤脾胃,所以叫做宿食。五邪,指的是风、寒、湿、雾、饮食。这五种邪气侵袭人体,无不按照各自的类别而相应侵袭。“前”指早晨,风邪在早晨侵袭人体,因为早晨属阳,风与阳同类;寒邪在傍晚侵袭人体,因为傍晚属阴,寒与阴同类。雾邪清轻,所以伤害皮肤;湿邪浊重,所以流注关节。饮食不节制,所以损伤脾胃。极寒的食物伤害经脉,因为经脉属阴;极热的食物伤害络脉,因为络脉属阳。
有人问:疾病有急需救治里证或救治表证的情况,这是怎么说呢?老师说:病人,医生误用攻下之法后,接着出现下利,完谷不化且泄泻不止,同时身体疼痛,此时应当紧急救治里证;之后身体仍疼痛,但大便已经恢复正常,此时应当紧急救治表症。
【注释】详细内容见《伤寒论·太阴篇》,此处不再解释。
如果病人患有痼疾,又加上新得的疾病,应当先治疗新得的疾病,然后再治疗痼疾。
【注释】痼疾,就是旧病。卒病,就是新得的疾病。应当把旧病看作根本、病情缓和,新病看作标、病情紧急,病情紧急就先治标,病情缓和就治其本,所以先治疗卒病,后治疗痼疾。
【集注】赵良说:痼疾,病情已经深重难愈,不是短时间能够取得疗效的。卒病,是指突然发生的新感疾病,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疗效的。趁着邪气侵入人体还不深,迅速祛除邪气,不让邪气停留而造成祸患。而且患有痼疾的人,正气向来虚弱,邪气更容易传变,如果顾虑太多,致使新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