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1(1 / 4)

加入书签

有人问:高明的医生能防治尚未发生的疾病,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回答说:所谓防治尚未发生的疾病,比如看到肝脏生病,知道肝会传病给脾,就应当先调补脾胃。如果在四季中,脾处于旺盛状态而不受邪气侵犯,就不必补脾。普通医生不明白疾病传变的规律,看到肝脏生病,不懂得调补脾胃,只知道治疗肝脏本身。

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要用酸味药来补肝,用焦苦味药来辅助,用甘味药来调养。因为酸味入肝,焦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脾能克制肾,肾气微弱,水就不能泛滥,水不泛滥,心火就旺盛,心火旺盛就会克制肺,肺受到克制,金气就不能制约木,金气不能制约木,肝气就旺盛,肝气旺盛,肝病就能自愈,这就是治疗肝病、调补脾胃的关键精妙之处。肝虚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肝实的时候就不适用。经典说:不要让虚证更虚,实证更实,要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就是这个道理。其余脏腑的治疗也以此为准。

【注释】这部分承接上一条讲述疾病的三种病因,来阐明治疗方法。上工,指高明的医生;中工,指普通医生。已病,是已经发生的疾病;未病,是尚未发生的疾病。比如当下患了肝病,这是已经发生的疾病;而肝病将来会传给脾,这是尚未发生的疾病。高明的医生知道肝病会传脾,看到有人患肝病,先审察时令对肝脏的影响是强盛还是衰弱,再审察脾胃的虚实情况,如果时令有利于脾且脾旺盛,就知道脾不会受肝邪侵犯,无需补脾,直接治疗已患病的肝脏。如果时令不利于脾且脾虚弱,就知道肝一定会传病给脾,先调补尚未患病的脾,同时治疗已患病的肝。那些普通医生不明白四季相克、五脏传变的道理,看到肝脏生病,只知道泻已患病的肝,却不知道调补尚未患病的脾。高明的医生不但知道肝实症一定会传病给脾虚的情况,而且知道肝虚不会传病给脾,反而会受到肺邪侵犯。所以治疗肝虚脾虚的病症,就用酸味入肝,来补已患病的肝,用焦苦味入心,来辅助未患病的心,用甘味入脾,来补益不充实的脾。这样使火生土,土能制水,水弱则火旺,火旺就能克制金,金被克制则木不受克,肝病就能自愈。这就是过亢就会产生危害,只有相互承接制约,才能生化不息,化生正常就不会生病的道理,这种隔一脏(心)或隔两脏(心、肺)的治法,所以说:这就是治疗肝病、调补脾胃的关键精妙之处。但肝虚的时候用这种方法,肝实的时候就不用这种方法。普通医生不明白虚实,对虚证进行泻法,这叫使虚证更虚;对实证进行补法,这叫使实证更实,这不符合正确的治疗原则。高明的医生知道病症的虚实,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这才符合正确的治疗原则。其余四个脏腑,都以此方法为准则。这里“伤”字,当作“制”字理解。

【集注】徐彬说:假如患肝经疾病,肝木克脾土,知道邪气一定会传给脾经,治疗应先以调补脾胃为首要,这是在脾未患病时先使其充实,这就是所谓防治尚未发生的疾病。不担心本脏的虚弱,而担心疾病不断传变,病情愈发严重,所以先把调补脾胃作为当务之急。

程林说:经典说:病轻的时候,要用轻扬之法;病重的时候,要用减轻症状之法;病在虚弱的时候,要用补益之法。这里所说的“因”,就是要抓住时机。防治尚未发生的疾病,指的是治疗尚未患病的脏腑,并非治疗没有患病的人。看到肝脏生病,应当先调补脾胃,使土气旺盛就能克制水,水不能泛滥则火气旺盛而克制金,金不能制约木,肝病就能自愈。这就是治疗肝病、调补脾胃,防治尚未发生疾病的方法。

高世栻说:调补脾胃专门是为了制约水,使火气旺盛、金气衰弱,肝不受克制,肝病就能自愈,其中的道理非常精深微妙,所以说:这就是治疗肝病、调补脾胃的关键精妙之处。

有人问:病人面部会呈现气色变化,希望听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