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全篇1-2(3 / 3)

加入书签

以病症不能解除。如果治疗风湿,一定要等到天气晴朗时发汗,只让病人微微有似要出汗的状态,那么风邪和湿气就都会去除,病症自然就会解除。

【集注】方有执说:阴雨连绵不止,那么湿气难以去除,所以更应当发汗。然而风湿本来就是因为出汗时吹风而得,那么汗出过多,必然反而使湿气更加严重,微微有似要出汗却不见汗出,这样湿气消散而风邪也会散去。这是发汗的微妙关键之处,后世的人动不动就说要大量发汗,实在是与正确的治法相差甚远。

张璐说:风湿相互搏结,按照治法应当通过发汗来解除病症,适合用桂枝加术汤,使微微出汗蒸发,表里之气调和,风湿之邪都会去除。这与湿病患者身体烦痛,可用麻黄汤加白术的道理相同。

程应旄说:湿病患者不仅不能误用攻下之法,即便发汗也不能错误发汗。风湿相互搏结这一病症,全身都疼痛,虽然稍微挟有表邪,然而其脉象不浮,终究难以大量出汗,治疗风邪同时要治疗湿气,只让病人微微有似要出汗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治法。

伤寒病过了八九天,出现风湿相互搏结的情况,身体疼痛且烦躁,不能自行转身侧躺,不呕吐也不口渴,脉象浮虚而涩,此时用桂枝附子汤主治。如果患者大便坚硬,小便通畅,就用去桂枝加白术汤主治。

【注释】这是承接上一条内容,详细说明脉象和症状,以明确治疗方法。伤寒病已经八九天,不呕吐、不口渴,说明没有伤寒里证的表现;脉象浮虚而涩,说明没有伤寒表证的脉象。脉象浮虚,表明病在表,是虚风所致;脉涩,表明病在经络,是寒湿之邪引起。身体疼痛且烦躁属于风邪致病,不能转身侧躺属于湿邪致病,这是风湿相互搏结的病症,并非伤寒病,所以用桂枝附子汤温通发散风湿之邪,使其从体表解除。如果脉象浮实,那么就应当用麻黄加术汤,大力发散风湿之邪。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即便大便坚硬,小便通畅,也不考虑使用攻下之法,因为这不是邪热入里导致的大便坚硬,而是风邪使湿气去除后出现的大便坚硬,所以仍然用桂枝附子汤去掉桂枝,这是因为大便坚硬、小便通畅,不希望再发汗而进一步耗伤津液。加入白术,是因为身体沉重,表明湿邪在肌肉部分,用白术辅助附子驱逐肌肉中的湿气。

【集注】成无己说:烦躁是风邪所致,身体疼痛不能自行转身侧躺是湿邪所致。经典中说:风邪致病脉象浮虚。《脉经》说:脉象来势涩滞,是因为寒湿之病。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方:

附子(三枚,炮炙,去掉外皮,破开)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碎) 大枣(十二枚,掰开) 甘草(二两,炙烤)

以上五味药,加入六升水,煮取二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第一次服药后,患者身体如同麻痹一样,过了半天左右,再服第二次药,三次药服完,患者会有头目昏眩的感觉,不要感到奇怪。这是因为附子和白术共同作用于皮内驱逐水气,但水气还没有完全去除,所以才会这样。按照常规治法应当加桂枝四两。这原本是一个方剂的两种用法,因为大便坚硬、小便通畅所以去掉桂枝。如果大便不坚硬、小便不通畅,就应当加桂枝。附子用三枚,恐怕用量过多。身体虚弱的人和产妇,应该减少剂量服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