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非我认知革命(2 / 5)

加入书签

前从女儿校服上取下的纽扣,塑料材质,来自石油,而石油是远古浮游生物的尸骸。原来他与眼前的岩石文明,早通过地质史的血脉连在了一起。

警报声变得尖锐。接驳装置的温度传感器显示,结晶表面的热量正以指数级上升,超出了舱体的耐受极限。沈溯知道自己必须撤离,但意识深处有个声音在抗拒——他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认知跃迁,就像当年伽利略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木星的卫星,哥白尼意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再见如何说?”他最后一次发问,手指在紧急脱离按钮上悬停。

结晶突然迸发出刺目的蓝光,不是人类可见的光谱,而是通过量子纠缠直接投射到他的意识里。那是一幅星图:猎户座旋臂的某颗恒星正在坍缩,其抛射的物质将在三百万年后抵达地球,而岩石文明已经开始“准备”接收这些物质,就像树木等待春天的雨水。“我们不说再见,”信号里带着某种近似温柔的波动,“你们的文明会成为我们褶皱的一部分,就像我们会成为你们未来的记忆。”

脱离程序启动的瞬间,沈溯感觉有什么东西顺着神经接驳装置流入了自己的脊柱。不是数据,不是能量,而是一种感知方式——他突然能“看见”脚下岩层里的应力分布,能“听见”地壳深处断层滑动的前兆,甚至能“触摸”到地核旋转产生的磁场纹路。舱体开始上浮,透过舷窗,他看见那片结晶重新沉入岩浆,表面最后闪过的光斑,竟与他女儿瞳孔里的星光一模一样。

四个小时后,回收舱在夏威夷观测站着陆。当科研人员打开舱门时,发现沈溯正蜷缩在舱底,用指甲在金属壁上刻着螺旋状的纹路。他的生理指标已经恢复正常,但脑电波仍保持着与地幔结晶同步的频率。

“沈教授,您还好吗?”助手递过一杯温水,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敬畏——监测数据显示,沈溯在深海的三小时里,神经元突触数量增长了十七%,这是人类大脑从未有过的可塑性表现。

沈溯没有接水杯,只是抬起头。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像是有岩浆在瞳孔深处流动。“我知道熵增定律的另一种写法了。”他轻声说,声音沙哑却带着某种顿悟的狂喜,“不是无序,是连接。宇宙的热寂不是终点,是所有物质终于完成共生的时刻。”

他站起身,走到观测站的巨幅地球仪前,手指没有指向任何人类城市,而是落在了东非大裂谷的位置。那里的地壳正在以每年两厘米的速度撕裂,岩石文明告诉过他,这是地球在“孕育新的自我”。“我们总以为存在需要边界,”沈溯的指尖顺着裂谷的走向滑动,仿佛在抚摸地球的伤口,“却忘了最伟大的自我,是让所有边界都变成连接的桥梁。”

助手突然指着屏幕惊呼。全球地震监测网络显示,从马里亚纳海沟到冰岛火山带,所有活跃的地质构造都在同一时刻发出了相同频率的震颤,就像行星在回应沈溯的话语。更诡异的是,沈溯的脑电波与这些震颤完全同步,他的意识似乎已经成为岩石文明与人类文明之间的第一个共振节点。

沈溯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那些嵌在指甲缝里的星砂正在发光。他突然明白,所谓“非我认知革命”,不是人类理解了岩石文明,而是两种文明通过共生,共同诞生了新的认知维度。就像当初线粒体与原始细胞的结合催生了复杂生命,此刻他的大脑,正成为两种时间尺度、两种存在形态交织的新物种。

“准备发射深空探测器。”沈溯转身走向控制台,步伐坚定如山脉的隆起,“目标猎户座旋臂,把我们的‘褶皱’,寄给三百万年后的‘自己’。”

观测站的灯光突然集体闪烁,不是电路故障,而是地下岩层的磁场变化引发的电磁感应。沈溯知道,这是岩石文明在为他送行。人类曾以为自己是宇宙的观测者,直到今天才明白,我们从来都是宇宙用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