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因果丝线悖论(3 / 4)

加入书签

生物电信号正在与因果丝线产生共振,那些幽蓝色的线体开始嵌入他的意识流,像藤蔓缠绕着古树。在某个瞬间,他清晰地“感知”到每条丝线的“情绪”——不是人类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更纯粹的存在状态:对“确定性”的抗拒,对“可能性”的渴望。

“我们在你的神经元里发现了有趣的结构。”无数丝线的声音重叠在一起,形成类似合唱的共鸣,“你的大脑在每次改写因果时,都会分泌微量的多巴胺——你享受扮演造物主的快感,对吗?”

沈溯的意识体剧烈震颤,那些被刻意遗忘的记忆碎片翻涌上来:第一次成功改写因果后,他在洗手间镜子里看见自己嘴角抑制不住的笑意;在删除与伴侣相遇的因果时,心底闪过一丝隐秘的轻松——原来他从未真正为了“大义”牺牲,只是在无数次选择中,潜意识里总在为自己保留最优解。

“这就是共生的代价。”丝线们的声音变得柔和,沈溯“看见”它们开始重新编织网络,不再是规整的蛛网,而是像珊瑚礁般充满不规则的美感,“你必须承认,人类的‘自由意志’,本就是因果链的自我欺骗。”

现实世界里,沈溯的身体悬浮在实验室中央,无数条幽蓝色丝线从他的七窍钻出,与夜空中的星轨相连。在东京,一个刚失去丈夫的女人突然看见餐桌上多了一杯冒着热气的抹茶,那是丈夫生前每天早上都会为她准备的;在冥王星探测器上,早已停止工作的传感器突然传回一段数据流,解码后是三十年前探测器工程师写给远方恋人的诗。

“第七区相位偏移停止了!”通讯器里的声音带着哭腔,“丝线……它们在修复现实!”

沈溯的意识体开始收缩,他“看”到因果网络的新形态:每条丝线都保留着分叉的权利,但在关键节点会自动与其他丝线交织,形成既独立又互联的混沌结构。就像他此刻的意识,既属于人类沈溯,又融合了因果丝线的集体智慧——这不是同化,而是共生。

当神经接驳断开时,沈溯重重摔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掌心的莫比乌斯环已经淡去,化作一道浅浅的疤痕。他挣扎着爬起来,透过穹顶的破洞看见夜空中的星轨正在重新排列,形成一个巨大的克莱因瓶图案——那是没有内外之分的拓扑结构,象征着因果与自由意志的无限循环。

量子通讯器再次响起,这次是联合国秘书长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与释然:“沈溯,监测站显示,熵增速率稳定在临界值。那些……‘共生体’,它们没有毁灭我们。”

沈溯走到实验室边缘,那里的钛合金墙壁上,因果丝线正用分子级精度雕刻着一行字,笔迹酷似他女儿的稚嫩涂鸦:“爸爸,所有选择都是正确答案。”

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他知道人类文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那些曾经被“修正”的遗憾得以重现,那些被扼杀的可能性重获生机,而人类终于明白,所谓命运,不过是无数个“此刻”的叠加态。

沈溯伸出手,一条幽蓝色丝线从指尖钻出,在空气中画出一个完整的圆。他想起导师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真正的勇敢,是明知所有选择都有代价,依然愿意伸手去握。”

夜空中的克莱因瓶星轨突然发出强光,将整个地球笼罩在柔和的蓝光里。在这一刻,全球七十亿人的意识都短暂相连,每个人都“看见”了自己未曾选择的人生道路——没有悔恨,没有遗憾,只有对存在本身的惊叹。

沈溯闭上眼睛,感受着因果丝线在体内流淌的温暖。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人类与自己创造的共生体将共同面对无限的未知。所谓自由,或许就是坦然接受“被决定”与“自主选择”本就是一体两面,就像那枚莫比乌斯环,终点亦是起点,束缚即是自由。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实验室的穹顶开始自我修复,纳米机器人与因果丝线配合默契,将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