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汪大爷:涸泉之困与梨林夜思(4 / 7)

加入书签

....“黎杏花的声音嘶哑,像被砂纸磨过,每个字都带着裂痕,“就把自己灌成那样?“

汪二爷点点头,从怀里摸出半块喜饼,饼已被攥得发软,上面还沾着暗褐色的酒渍,散发着甜腻与辛辣混杂的气味,像极了他们这对夫妻的生活——甜是初婚时的许诺,辣是现实的磋磨:“他喝光了半瓶白酒,还是我把他背回来的,路上直喊'我没本事'......“

他顿了顿,看着黎杏花苍白的脸,又补了一句,声音低得像耳语,“嫂子,大哥心里苦,他不是躲着你,是躲着自己。“

黎杏花扶着门框站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疼痛让她找回些许清醒,掌心已被掐出月牙形的血痕,血珠渗出来,滴在青石板上,像落了一滴朱砂,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红。

她想起白天在村口,王二婶指着她的背影与李寡妇私语,嘴角的笑纹里藏着刻薄,见她走近便突然噤声,眼神躲闪,像见了鬼;

想起婆母每日端来“求子汤“时,眼神里的失望像针一样扎人,那碗汤总是熬得太稠,喝下去胃里像压了块石头,婆母却在一旁催促:“快喝,趁热喝了才管用“,那语气像在喂牲口;

想起汪大爷越来越沉默的夜晚,背对着她,连呼吸都透着疲惫,有次她半夜醒来,看见他坐在窗前抽烟,烟头的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像他欲言又止的叹息,她想开口安慰,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把话咽回去,像咽下一口黄连。

原来丈夫的酗酒,不是被人灌醉,而是被这无处诉说的屈辱灌醉,被世俗的指指点点灌醉,被“无后“的罪名灌醉。

一个男人,在农耕社会里,“无后“意味着断了香火,是比天还大的罪,新郎官姑姑的话,像一把钝刀,割破了他最后一层尊严,露出底下血淋淋的伤口。

汪大爷的“干打雷不下雨“,不是生理的障碍,而是尊严被碾碎后的自我放逐。

他不是不想,是不敢,是被“无后“的枷锁压得抬不起头,连亲近妻子都成了一种负担,生怕再次面对失败的羞辱。

那些夜夜枯坐的油灯,那些欲言又止的叹息,都是他无声的崩溃,如同梨树林在暴雨中折断的枝桠,表面平静,内里早已断裂,只是无人看见那断裂处渗出的树汁,像无声的泪。

“老二,“黎杏花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寒风中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你大哥不是没本事,是心里苦。“

她抬起头,月光照亮她脸上未干的泪痕,像落了一层霜,睫毛上的泪珠折射着微光,像碎了一地的星子,“明日我去趟新郎官姑姑家,有些话,得说清楚。“

她不是要去吵架,而是要去说清楚,汪大爷不是没本事,只是被世俗的偏见伤透了心,那些说他“干打雷不下雨“的人,何曾见过他深夜在梨树下独自抽烟的模样,何曾听过他醉酒后喊出的“我没本事“。

汪二爷看着她,忽然发现这个平日里柔弱的嫂子,此刻眼中竟有了几分刚毅,像梨树林在寒冬中挺立的枝干,虽覆着雪,却透着韧劲,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光芒。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有过意气风发,却在生活的磋磨中渐渐变得油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黎杏花,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竟还能保有这份勇气,像一颗被埋在土里的珍珠,虽蒙着尘,却依然发光。

老花椒树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声响,像是在为她即将到来的“讨伐“伴奏,也像是在为这个家庭的困境悲鸣。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嫂子,夜深了,回去歇着吧,明日我陪你去。“

黎杏花没有回房,而是独自走到院外的梨树林。

春夜的梨花开得正盛,月光下如覆了一层雪,万千梨花在枝头静默,暗香浮动,带着一丝清苦,像极了她此刻的心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