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双剑南指定烟尘江淮岭南伏波宁(1 / 3)
秋雨刚歇,长安宫城的青砖地面积着浅浅的水洼,映出两仪殿内晃动的烛火。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站在巨大的《山河舆地图》前,指尖划过江淮岭南一带,那里密密麻麻标注着“盗”
、“匪”
、“未附”
的字样,像一块块瘀斑盘踞在大唐版图的南方。
“窦建德、王世充虽平,江南烟瘴之地却仍未真正呼吸到大唐的气息。”
李渊转身时,玄色常服下摆带起一阵风,灯影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跳动,“杜伏威名义归附,江淮根基仍在他旧部手中;冯盎在岭南观望,俚僚溪洞各自为政,我们的漕运时通时断,关中的米仓供应是个问题。”
房玄龄拢着袖子站在地图侧下方,温声道:“殿下所虑极是。
南方地情复杂,非中原铁骑所能驰骋。
欲定南方,先安淮南;欲安淮南,必通岭南。
当遣沉毅威惠之将,示以王化,辅以兵威。”
他上前一步,手指点在地图上的舒州,“譬如用药,淮南当用温补之剂。”
杜如晦咳嗽几声,接口时声音却显沉毅:“岭南则需以夷制夷。
瘴疠之地,我军不耐久战,须有熟知地理人情者,以盐帛开道,以弩箭殿后。”
灯花哔剥一声炸响。
李渊忽然笑起来,从案上拿起两枚鱼符:“那就让张镇周回淮南老家,陈智略去岭南会会旧相识。”
见二人面露思索,他掂着鱼符解释道,“张镇周是舒州豪族出身,秦王府旧人,让他回乡施恩,比十万大军更能收拢人心;陈智略原是隋将,在岭南打过仗,部下多俚僚兵,让他带着岭南兵回岭南,正是以土治土。”
张镇周原为隋室旧将,天下大乱时依附于江南豪雄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集团,并在该集团于武德三年(62o年)归顺唐高祖李渊后,随之成为唐臣,因其地缘经验与将略,迅获得任用。
陈智略曾为隋将,后效力于军阀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并在李密与宇文化及惨烈的黎阳之战中崭露头角;武德元年(618年),李密与王世充决战于邙山失利后,陈智略随李密一同归降王世充,入驻东都洛阳。
至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大军平定洛阳,歼灭王世充郑政权,陈智略于此役中与众多王世充麾下将领一同被唐军俘获,但旋即因局势需要与李世民广纳降将以安定山东的方略,与其他降将一样被收编入唐军序列。
次日,当张镇周和陈智略踏着湿滑的青砖进殿时,秋雨又淅淅沥沥下了起来。
李渊将鱼符重重拍进他们掌心:“二公南行,非为多戮,乃为多生。
记住,刀兵为药石,抚慰为粮秣。”
殿外雨声渐密,檐水汇成细流,冲刷着殿前石兽的鳞甲。
张镇周的马车驶入舒州地界时,正值稻熟时节。
战后稀疏的田亩间,农人直起腰警惕地望着官道。
州衙属官早已备下迎风宴,豪强们抬着系红绸的礼箱在驿馆外排成长队,喜迎新官上任,尤其是战后的总管,谁不想先打点好关系?
谁知这位淮南道行军总管第一道命令,竟是打开朝廷赏赐的库房。
“取三牲五醴,遍请父老!”
张镇周脱去官袍,换上一身葛布衣裳,踩着麻鞋就进了城南酒肆。
乡绅们战战兢兢赴宴,却见这位总管大人正挽着袖子给老里正斟酒。
“阿叔还记得否?武德元年饥荒,我偷过你家檐下挂的腊肉!”
张镇周醉醺醺搂着乡绅的肩膀,满座轰然大笑。
他举着酒碗摇摇晃晃站上胡凳:“今日镇周归来,非为刮地皮,是要与乡亲同饮故乡水,大唐朝廷赏赐的这些金帛,留在库房里霉么?不如大家都沾沾喜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