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郑使王琬访洺州乞师求援(3 / 4)

加入书签

窦建德麾下老卒多曾效力于隋廷,此刻竟有人对着御马甲胄跪拜涕泣,连谋士宋正本都抚须叹道:&0t;杨帝虽殁,天命犹在郑耶?&0t;直至深夜,夏军大营仍在热议那匹能夜视百步的神驹,传说其曾载着炀帝从雁门突厥重围中飞驰而出,马蹄溅起的火星烧焦了三十里荒草。

这般精心设计的视觉冲击,实是长孙安世深谙乱世人心之术,当王琬解下染着辽东黑土的马鞭呈予窦建德时,鞭梢悬挂的隋宫双鱼符竟与夏王腰间所佩的&0t;观王杨雄旧玉&0t;产生微妙共鸣。

在摇曳的烛火下,这些前朝遗物交织出的权力幻象,终使那个声称&0t;吾本隋民&0t;的河北枭雄,将十万大军推向了虎牢关外的修罗场。

夏王窦建德在洺州万春宫承晖殿接见郑使臣王琬、长孙安世等人。

窦建德抚摸着案头斑驳的隋宫铜雀灯,目光扫过阶下鎏金马鞍,说道:&0t;代王殿下这身行头,倒让孤想起大业八年辽东城外的雪夜,彼时杨广的明光铠可比今日耀眼!

&0t;

王琬赶忙趁势解下佩剑横托掌心,剑鞘错金纹映着炭火,稍带得意之像,道:&0t;夏王明鉴,此剑乃宇文恺监造,曾悬于江都离宫正殿。

今郑夏同受李唐逼迫,犹如当年陛下困守河间&0t;说着,他忽然单膝跪地,甲叶铮鸣间,继续道,&0t;若得河北铁骑南下,洛阳太仓三十万石粟米愿充军粮!

&0t;

长孙安世则自袖中取出黄麻卷轴徐徐展开,补充道:&0t;汲郡张升、魏州崔弘度等二十七姓家主联署在此。

夏王请看,这漳南故里三万亩桑田,今岁蚕丝已悉数入库。

&0t;

窦建德听罢,猛然起身,腰间杨雄旧玉撞上案角,他点指着求援信,问向谋士刘彬道:&0t;好个&039;平分天下&039;!

尔等总说&039;汉高祖伪游云梦&039;,今日这洛阳来的说客,倒比蒯通更会借尸还魂!

&0t;

长孙安世向前半步,手中式盘铜勺正指&0t;危&0t;宿,接着从怀中掏出半枚虎符,对夏王窦建德说道:&0t;昨夜荧惑守心,太白经天,若合此符于汲郡武库,十万具装甲骑立时可!

&0t;

窦建德抓起案上冷酒一饮而尽,琥珀杯沿磕落齿间):&0t;回去告诉王世充!

待洛水化冻之日,让他把杨广的龙舟给我烧了祭旗!

&0t;

其谋士刘彬此时进言道:&0t;王上英明,今唐有关中,郑有河南,夏据河北,此鼎足之势也。

今唐强郑弱,其势必破郑,郑破则夏有齿寒之危。

&0t;

刘彬的这番战略分析,终使窦建德决意兵。

但为待春耕后保障军粮,故意拖延至次年三月方整军南下,此举虽合农时,却错失与王世充内外夹击唐军的最佳战机。

这段充满政治博弈的求援历程,成为决定中原归属的关键转折。

王琬出使洺州时,虽然凭借精心打造的隋宫仪仗与御马&0t;狮子骢&0t;成功说服窦建德兵援郑,其炫目的鎏金锁子甲虽令夏军将士恍见大业遗风,却最终因这份耀武扬威招致杀身之祸。

不久后的虎牢关之战中,王琬随窦建德大军南下,在五月初二的决战当日仍策马阵前耀武,不料被唐将宇文士及突袭擒获,成为唐军瓦解夏郑联军士气的关键节点。

洛阳城破后,王琬随王世充投降唐军,本可免死,但因李世民在长安街头展示战利品时,其华贵装束引关中百姓对隋末奢靡之风的愤慨,最终与王世恽等十余王氏宗亲同被处决于洛水之滨,时年约三十余岁。

其短暂而显赫的一生,则折射出隋末宗室勋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