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唐将李大亮兵临汉水破樊城锁襄阳(2 / 4)

加入书签

尚书、右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兼太子右卫率,负责宿卫宫廷。

期间曾出使吐蕃,参与边疆外交。

李大亮虽身居高位,却散尽俸禄接济宗族孤老,家中无余财。

临终时仅以“布被覆身”

,李世民闻之泣下。

他曾拒绝李世民赐予的奴婢,称“臣誓不纳妾”

在《贞观政要》中记载其多次直言进谏,反对太宗扩大功臣封户。

此外,他还是知恩图报的典型代表,早年落魄时曾得张弼救助,显贵后倾力报恩,赠奴仆、田宅,传为美谈。

《旧唐书》称其“文武兼资,忠贞是蹈”

,《新唐书》赞其“大亮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大亮病逝于长安,享年59岁。

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废朝三日哀悼,追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

李大亮任职的金州是唐朝初年的行政区划,其辖区大致对应今日的陕西省安康市一带,核心区域位于汉江中游的安康盆地。

唐代金州属山南西道,下辖六县(如西城、洵阳、石泉等),州治设在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老城街道)。

辖区涵盖今安康市全境及周边部分区域,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穿流而过,是连接关中与巴蜀、荆襄的交通枢纽。

西晋至南北朝时期,金州称魏兴郡,后改吉安郡。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始设金州,因境内汉江产砂金而得名。

明代洪武年间,改称兴安州,清升为兴安府。

到了民国时期,废府设安康县,后改安康市。

唐代金州是长安南出秦岭的重要通道,控制着子午道、库谷道(通往关中)和汉江水路(东下荆襄)。

此地汉江航运便利,金州成为陕南的粮食、漆器、茶叶集散地,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写“汉江临泛”

便是描绘德此地风光。

唐初金州地处秦岭以南,是稳定巴蜀、防御南方割据势力的前沿,李大亮任司马期间协助总管整饬军政,巩固了唐朝对陕南的控制。

现代安康市仍保留部分唐代遗迹,如安康古城墙,是现存明清城墙,但基址可追溯至唐代金州城。

汉江码头遗址见证唐代水陆交通的繁荣。

安康市汉滨区有“金州路”

“金州广场”

等地标,也是延续了历史记忆。

李大亮任职的唐代金州时,是唐初稳定西南边疆的关键节点。

金州(今陕西安康市)位于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的东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200公里,但因需穿越秦岭山脉,实际通行路程更长,约300公里。

长安直南穿子午谷至金州,全长约330公里,最险峻。

库谷道(库峪-乾佑河)段,长安东南行,较子午道平缓,是唐代主要官道之一,也是古驿道之一,用以传递文书、调动军队、运输物资,金州是控扼秦岭以南的咽喉。

秦岭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道路“缘山傍涧,悬绝百仞”

,栈道需凌空架设(如着名的“石门栈道”

)。

李白《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即形容此类险途。

唐代“八百里加急”

的实测,急递分等级“四百里”

“六百里”

“八百里”

(日行极限约800唐里≈432公里),但实际受地形限制极大。

长安至金州若以“八百里加急”

,理论上需约12小时(按均35公里小时),但因秦岭栈道曲折险峻,实际耗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