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刘武周割据势力彻底败亡(2 / 4)

加入书签

《旧唐书·刘武周传》评其&0t;武周始为鼠窃,偶恣鸱张,不用君璋之谋,竟为突厥所杀&0t;,《新唐书·刘武周传》史臣赞的写道:&0t;武周藉突厥资,盗据边陲,然无远略,故兵随之亡。

&0t;揭示其借势而起、失势而亡的必然命运。

然而,从历史维度观之,刘武周集团的存在客观上牵制了李唐北进,为李世民经略河东、锤炼军事才能提供了特殊战场,其兴亡轨迹亦折射出隋末群雄依赖外族终难持久的时代特征。

刘武周割据政权在唐军雷霆攻势下土崩瓦解,这场历史性转折犹如重锤击破冰封湖面,于隋末唐初军政版图中引连锁震荡,深刻重塑了整个时代的权力格局。

占据河北的割据势力窦建德听闻刘武周覆灭的消息后,一股寒意袭上心头,被迫做出唇亡齿寒的战略调整。

他坐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不停地来回踱步。

谋士凌敬在一旁劝道:“大王,刘武周与咱们虽非盟友,但同为割据势力,如今他败亡,大唐下一个目标恐怕就会是咱们了。”

窦建德听后,停下脚步,重重地叹了口气:“唉,这李渊父子确实厉害,刘武周那样的劲敌都被他们打败了。

如今我河北之地,虽兵强马壮,但也得早做打算啊。”

于是,窦建德下令加强防御工事,在边境地区增派重兵把守。

同时,他派遣使者前往洛阳的王世充处,商讨联合抗唐之策。

窦建德在信件中诚恳地写道:“王兄,如今刘武周已灭,大唐势力渐强,我等若再各自为战,恐难自保。

不如联合起来,共抗唐军。”

王世充当时虽表面上应允,可内心却有自己的小算盘,对窦建德的提议只是敷衍了事,并未真正付诸行动。

因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后,本就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洛阳城中当时内部矛盾已经激化,其军事部署正在战略收缩,刘武周的灭亡同样也让他更加焦虑不安。

一日,王世充在朝堂之上大雷霆道:“朕坐拥洛阳富庶之地,却不能像李渊那般开疆拓土。

如今刘武周败亡,大唐下一个必是我洛阳!”

大臣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此时,王世充身边老将段达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不如暂且收缩防线,巩固洛阳城防,再从长计议。”

王世充无奈地点了点头。

然而,他的这一决策却引了内部将领的强烈不满。

一些将领认为应该主动出击,与唐军决一死战。

其中,单雄信更是愤怒地说道:“陛下,我们不能如此怯懦!

刘武周败亡,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失败。

我们应该集结兵力,与唐军大战一场!”

王世充看着单雄信,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好作,只能安抚道:“单将军,你先冷静一下,朕自有打算。”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世充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

将领们之间相互猜忌之心更为严重,郑军军心逐渐涣散。

而刘武周的灭亡,也让王世充愈意识到自己处境艰难,不得不采取更加保守的战略,继续收缩防线,加强洛阳的防御。

当刘武周覆灭的狼烟传遍中原,各地小割据势力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望着案头舆图上日益扩张的唐军红标,终于看清割据称王的幻梦终将破碎。

这些乱世枭雄在生存压力下分化出截然不同的求生之道:或举城献降换取丹书铁券,或暗遣质子谋求缓冲余地。

鲁南徐圆朗的选择最具戏剧性。

这个曾与瓦岗军争夺运河的枭雄,在阴雨连绵的深夜独坐军帐,将佩剑反复出鞘归鞘七次后,突然召来心腹,道:&0t;备三斛夜明珠,挑二十名死士,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