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唐朝朝廷借力吐谷浑压制李轨凉国势力(2 / 4)
其三,萧瑀以华夏正统自居,强调凉州的文化独立性。
从实力对比看,凉州兵精粮足,可效仿萧瑀周旋;地理位置上,凉州相对长安地处偏远,易守难攻;民心方面,凉州百姓支持李轨,投降恐失民心。
这些现实条件为李轨保持独立提供了可能。
而且萧瑀在魏国保持影响力,最终促成隋朝统一,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曹珍以此警示李轨,过早投降恐失主动权,保持独立可待价而沽。
最终,李轨听从了曹珍的建议,派遣他的尚书左丞邓晓前往长安城入朝觐见唐朝皇帝,临行前,李轨叮嘱道:&0t;你此去长安,务必探明李渊真实意图。
&0t;
邓晓领命,于武德二年(619年)五月携西域宝马、美玉等贡品启程,使团百余人经秦州(今天水)、凤翔等地,避开薛举控制区。
七月,邓晓抵达长安。
七月十五日,长安城太极殿朝会之上,鸿胪寺卿郑元璹向皇帝李渊汇报了李轨派遣使臣前来觐见一事。
唐初,负责接见其他割据势力使臣的主要部门是鸿胪寺,主管官员鸿胪寺卿为正三品,总领事务少卿为从四品上,协助处理相关事务。
下属机构典客署负责接待事务,司仪署掌管礼仪
武德二年由郑元璹担任鸿胪寺卿,他在接待外交使臣时,重要使臣由宰相陪同接见。
日常事务由少卿处理。
先便是查验使臣身份文书,安排馆驿住宿。
使臣先至鸿胪寺报到,由典客署官员引导入宫。
程序走完之后,在朝廷朝会上,皇帝接见使臣,使臣献上国书、贡品等,之后,皇帝一般会赐宴、赏赐使臣。
后续会安排使臣参观长安名胜,进行贸易洽谈。
但是,使臣要绝对听从唐朝朝廷采取的安全措施,使臣出入有禁军护送,还要限制活动范围。
礼仪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着正式朝服,严格遵守朝会礼仪。
在两国文书管理上,国书需经中书省审核,副本存档鸿胪寺。
皇帝李渊听闻小老弟李轨派来使臣,非常高兴,批准第二日在朝会上接见邓晓。
七月十六日,太极殿上,邓晓跪伏在地,双手高举漆盘,盘中盛着李轨亲笔书信,殿中群臣屏息凝神,大殿内静的连心跳声好像都能听到。
黄门侍郎陈叔达上前双手拿取书信,转身沿殿中御道双手捧持,保持书信高于胸口,快步至御前交给内侍监(朝堂上的太监),内侍监接到书信后,双手举托书信,毕恭毕敬的呈献给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李渊。
李渊展开信笺,只见上面写道:&0t;皇从弟大凉皇帝臣李轨,谨拜表于大唐皇帝陛下:
“自隋失其鹿(鹿意指“天下”
),天下鼎沸。
轨承凉州父老推戴,不得已而称尊号,实为保境安民之计。
今闻陛下已正大位,不胜欣忭。
然凉州僻处西陲,与关中相隔千里,本不相扰。
轨虽不才,亦知&039;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039;之义。
愿与陛下永结盟好,共保太平。
至于官爵之授,轨窃以为凉州百姓,皆隋之遗民;轨之帝号,亦隋之旧制。
若遽改之,恐失民心。
伏惟陛下明鉴。
谨遣尚书左丞邓晓,奉上西域良马十匹,美玉二十方,聊表寸心。
伏愿陛下龙体康泰,国祚永昌。
大凉皇帝臣李轨顿再拜&0t;
李渊读罢,脸色骤变。
他猛地将信笺掷于地上,怒喝道:&0t;好个李轨!
既称臣,又妄自称皇帝,这是何意?!
&0t;
裴寂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