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皇帝李渊施政惠民政通人和之治(4 / 6)
一个朔望月平均约为2953天,12个朔望月约为354或355天,比回归年(约3652422天)少11天左右。
为了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不至于四季脱节,所以大约每19年中会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
而具体哪个月为闰月,是根据节气来确定的。
如果在一个农历年中,某个农历月之后紧接着出现的节气在该农历月的后面,那么这个农历月就被设置为闰月。
当闰月出现在二月时,就称为闰二月。
闰二月的出现相对较为罕见,大约每19年会出现一次,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20年出现了闰二月。
总之,闰年是公历为了调整时间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差异而设置的,闰二月是农历为了协调月份与季节的关系而设置的,它们的计算方法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现今,公历中的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并不是精确的365天,而是大约3652422天。
所以通常情况下,每四年就会设置一个闰年,闰年有366天,比平年多一天,这一天加在2月的末尾,即2月有29天。
普通年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
例如,2004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所以2004年是闰年;10年能被4整除,但同时也能被100整除,所以10年不是闰年。
世纪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例如,2000年能被400整除,所以2000年是闰年。
闰二月初四,唐高祖李渊在太极殿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官员考核。
这是唐朝建立初期,为了选拔人才、整顿吏治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考核。
负责此次考核的是尚书省吏部,由吏部尚书殷开山主持。
殷开山是李渊太原起兵时的元从功臣,深得信任。
他率领吏部侍郎、考功郎中等官员,按照新制定的《考课法》对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四善二十七最”
,主要考察官员的德行、才能、政绩等方面。
“四善”
是对官员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官员,具体包括:
一是德义有闻,官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言行符合儒家伦理,名声良好。
二是清慎明着,官员应清廉谨慎,明辨是非,处事公正。
三是公平可称,官员应处事公平,不偏不倚,得到百姓和同僚的认可。
四是恪勤匪懈,官员应勤勉尽责,忠于职守,不懈怠政务。
“四善”
是对官员个人品德和职业素养的总体评价,是考核的基础。
而“二十七最”
则是是针对不同职位的官员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根据官员的职责不同,考核标准也有所差异。
这二十七条标准涵盖了唐代官僚体系的各个部门,具体包括:
1近侍之最:善于辅佐皇帝,献计献策,忠诚可靠。
2选司之最:在选拔人才时公平公正,荐举贤能。
3考核之最:在考核官员时明察秋毫,赏罚分明。
4礼官之最:精通礼仪,主持典礼得体。
5乐官之最:精通音律,管理乐事得当。
6判事之最:审理案件公正无私,断案明察。
7宿卫之最:负责宫廷警卫,严谨周密。
8督领之最:统领军队,纪律严明。
9法官之最:精通法律,执法公正。
10校正之最:校勘典籍,准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