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皇泰帝养虎不成反为患王世充翻身做主人(4 / 5)

加入书签

时期的重要建筑。

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攻占洛阳后,因看到宫殿过于奢华,心中气愤,下令焚毁乾阳殿。

唐显庆元年(656年)在乾阳殿旧址上重建,称为乾元殿,高度略有降低。

武则天时期又拆除乾元殿上层,建造明堂(万象神宫),后来明堂被焚毁,武则天又重建明堂。

唐开元五年(717年)复拆除明堂上层,改建为乾元殿。

乾阳殿东西宽1014米,南北深517米,高50米,是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宫城正殿。

乾阳殿采用三重檐结构,是中国古代宫殿建制的最高规格。

殿基高九尺,文掍镂槛,栾栌百重,楶拱千构,云楣绣柱,华榱璧珰,穷轩甍之壮丽。

乾阳殿采取天文学与建筑的结合,乾阳殿的命名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建筑学的结合,象征着天帝居所。

乾阳殿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宫城建筑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汴梁的宣德门和明清北京故宫的午门。

皇泰主杨侗见到王世充,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与愤怒,质问王世充道:“汝擅自杀戮大臣,却未曾奏报于朕,此乃何为?汝欲凭借强大之武力,竟敢如此放肆,目无朝廷,岂有此理!”

王世充拜伏在地,涕泪横流,言辞恳切地谢罪道:“臣蒙先皇之知遇之恩,予以重用。

先皇之恩情,臣虽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

元文都等人,心怀祸心,实乃奸佞之徒。

他们暗中勾结,妄图召来李密,进而危及国家社稷。

且他们忌恨臣与他们意见不合,时常心怀猜疑,甚而嫌弃臣。

臣当时迫于自保之需要,仓促间未能及时奏报陛下。

若臣心中果有邪念,辜负陛下龙恩,定让臣全家灭绝,绝子绝孙,断绝后嗣。”

其言辞与眼泪一同涌出,尽显他此刻的悲愤与“忠诚”

皇泰主听后,心中竟信以为真。

他下意识地引王世充进入上殿,与他交谈良久,仿佛在寻求一种心安与解脱。

随后,皇泰主又与王世充一同前往拜见皇太后。

在殿前,王世充披散头,神情庄重,指天为誓,郑重誓,表示自己对皇室绝对忠诚,绝无二心,“至死靡它”

皇泰主见王世充如此表态,心中的疑虑稍稍消散。

于是,他任命王世充为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试图以此来平衡局势,稳定朝堂,欲使纲纪咸张。

等到中午时分,王世充又奉命令军士擒获了赵长文、郭文懿二人,随后将他们残酷杀害。

而后,王世充率领侍从,开始巡视城墙。

他站在城楼上,面对众多士兵和百姓,故意大声宣告诛杀元、卢二人的用意,试图让自己显得正义无比,仿佛是为国家和皇室的稳定而除奸除恶。

此后,王世充从含嘉城迁至洛阳城中尚书省(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府衙),居住于此。

他开始逐渐结党营私,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广施恩威之举,以拉拢人心。

此外他还任人唯亲,任用他的兄长王世恽为内史令,让其入宫居住,以便更好地掌控皇宫中的局势。

同时,他让自己的子弟都掌管兵权,手握重兵,使其成为自己在朝廷中的坚实依靠。

不仅如此,王世充还将政事分为十个部分,全都让自己的亲信党羽主持。

一时间,王世充的势力震动朝野内外,权倾朝野。

无数人为了自保或者谋求展,纷纷趋炎附势,拜倒在他的脚下。

而此时的皇泰主,虽身处皇位,却对王世充的肆意妄为无能为力,只能徒叹奈何,望着王世充的专横跋扈,长吁短叹,满心无奈。

王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