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渊宠臣之举是唐朝发展的催化剂还是绊脚石(3 / 6)

加入书签

,多到令人咋舌。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高祖李渊和裴寂两人当年在晋阳宫搭班子的时候,当时裴寂担任晋阳宫监,他暗中支持李渊父子。

例如,他为李渊提供了大量财力物资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使得李渊能够顺利地在晋阳起兵。

甚至还安排晋阳宫中的美妇夜晚陪侍李渊入睡,这种经历使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

不仅如此,唐高祖李渊还特意下令让尚食奉御每日都要用皇帝专用的膳食来赏赐给裴寂享用。

尚食奉御是唐朝宫廷中掌管皇帝饮食的重要官员,他们的职责包括负责皇帝的日常饮食,根据时令挑选食材,调整菜谱,确保皇帝饮食的美味与养生效果。

同时,他们还需先尝御膳,确保食品安全无毒。

而且,唐高祖每次上朝之时,必定会紧紧拉住裴寂的手,邀请他与自己并肩同坐于朝堂之上,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而一旦进入内阁之后,更是会热情地延请裴寂来到自己的卧室之中,畅谈天下之事。

但是,高祖李渊如此善待臣子,初期看似是一种“亲臣”

的表现,但殊不知这种“溺爱”

久而久之反倒会起反作用。

日后,随着唐朝政权的逐渐稳固,裴寂的一些行为开始引起争议。

例如,他在处理一些政务时可能存在失误,并且其家族势力不断膨胀。

这使得他与李渊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裂痕。

李渊虽然对裴寂有深厚的感情,但在国家利益和政治稳定的大前提下,也不得不开始对裴寂进行一定的限制和打压。

后期他们君臣关系的变化也对朝廷内部的政治势力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了其他政治势力的重新博弈。

我们后面章节会详细提到。

在此次官员任命调整中,唐高祖对萧瑀委以内史令的重任,让其掌管朝廷各类繁杂的政务。

无论是琐碎小事还是重大要务,皆交由他来处理,无一例外。

而萧瑀呢,则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在处理政务时,萧瑀秉持公正之心,对于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迁就,一旦现必会严加惩处;同时,对于他人的失误和过错,他也能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正因如此,众人对他既敬又畏。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随着时间的推移,诋毁萧瑀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

有人说他过于严苛,不近人情;还有人指责他独断专行,不听取他人意见。

面对这些不实之词,萧瑀却始终保持沉默,从未为自己辩解过一句。

他坚信清者自清,只要自己问心无愧,旁人的闲言碎语又何足挂齿?于是,他依旧埋头苦干,尽心尽力地为朝廷效力。

有一次,高祖李渊曾下达过一道敕令,但内史却未能及时予以宣布和执行。

要知道,按照隋、唐时期的制度规定,但凡皇帝所颁布的诏令传递至内史省时,均需由内史负责宣读、签署,并在经过申报复核之后方可正式施行。

面对敕令未能及时执行一事,唐高祖不禁对这些内史官吏加以斥责,认为他们办事拖拉,延误了政令的传达与实施。

作为部门负责人的萧瑀挺身而出,向李渊解释道:“想当年在隋朝大业年间,内史在宣布敕令之时,时常出现前后相互矛盾的状况。

如此一来,相关部门往往茫然无措,不知究竟应当遵循哪一个敕令。

通常情况下,较为简单易行的敕令被置于前端先行布,而那些困难复杂的则被安排在了后面。

微臣在尚书省任职已久(因萧瑀曾于隋朝时期担任内史侍郎一职),对于此类事件可谓是亲眼目睹,知之甚详。

现今陛下您开创帝王大业伊始,每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