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叔德官复原职失良机刘元庆智取离宫占先机(3 / 5)
之相较?就个人而言,我不过是想求得自保罢了;若论及公义,也是希望能够拯救这乱世之中混乱不堪的局面而已。
至于起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贤弟你暂且好生珍重自身,待我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定夺吧。”
且说这唐宪,乃是唐邕之孙。
唐家世代为官,声名远扬。
此次兄弟二人劝李渊起兵,实乃看中其非凡之才能与威望,欲助其一臂之力,共创一番惊天动地之伟业。
然而,李渊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故而未轻易应允。
但这一场劝说,无疑已在李渊心中埋下了一颗起兵的种子。
过了几日,裴寂和李世民也催促李渊尽早起兵,说杨广喜怒无常、阴晴不定,起义军和突厥军队不断滋扰周边几个郡,隋炀帝再怪罪下来可不是小事。
同时,李世民大力举荐刘文静,称赞他足智多谋,建议李渊将刘文静从狱中放出,并请他担任参赞谋士。
李渊听后,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我知道杨广的性格,他的确喜怒无常,朕也担心他随时会怪罪下来。
但刘文静毕竟是戴罪之身,他的情况事关重大,不可不慎。”
裴寂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地说:“唐公,刘文静虽然和李密有着亲家关系,但这可是杨广强加之罪。
目前您帐下正是用人之际,刘文静的智谋和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如今局势紧迫,非他不可。
若能得他相助,我们起兵之事必定更加顺利。”
李世民也忙不迭地附和道:“是啊,父皇。
刘文静曾多次向我提及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他的分析头头是道,颇有见地。
若是能让他助您一臂之力,定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战略建议。”
李渊看了看两人,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们都如此说,那就答应你们。
但你们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让外人知晓。”
裴寂和李世民闻言大喜,李世民更是激动地说:“父亲大人英明,我相信刘县令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于是,李渊再次将起兵之事提上日程,命李世民秘密地将刘文静从狱中召回。
刘文静在狱中也没有闲着,在了解到李家父子准备起兵后,早已经想好一个妙招。
见到李渊后,刘文静立刻献上良策,提议道:“请大人伪造一道圣旨,宣称隋炀帝要征召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地的百姓,只要是年满二十岁的青年都要参军,前往东征高丽。”
为了不引起李渊身边杨广耳目的怀疑,刘文静献计之后,又回到狱中静心等待。
李渊依照刘文静的良策,当即吩咐心腹妥善安排。
这道伪造的圣旨一经颁布,立刻引了百姓们的强烈不满,众人怨声载道,都盼望着隋朝皇帝早些驾崩,一解心头之恨。
没多久,跟随马邑太守王仁恭的刘武周(字元庆,祖籍为今沧县崔尔庄镇景城村),杀害了王仁恭,起兵造反,并攻占了汾阳宫。
汾阳宫是隋炀帝时期所建的一座宏伟行宫,位于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的管涔山上,因其距汾河源地不远,故史称“汾阳宫”
或“汾源宫”
,是隋朝众多离宫中的其中一座。
离宫的建造目的是为了供隋朝皇帝避暑和游玩,隋炀帝时期,杨广经常来这里巡猎、避暑,并在行宫接见大臣和使者,商讨和处理国家大事。
《过华清宫》《行宫》《华清宫和杜舍人》等唐诗都是有关离宫的诗作,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找来品读了解一下,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离宫的壮丽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