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叔德官复原职失良机刘元庆智取离宫占先机(2 / 5)

加入书签

人放心,大人一心为国,下官定如实回禀陛下。”

李渊又热情地请使臣坐下,命人换上新鲜的茶点:“大人一路辛劳,且在府中稍作休息。

这茶点是本地特色,还请您品尝。”

使臣欣然受之,两人在看似和谐的氛围中继续交谈着关乎边境局势与朝廷意向的话题,而李渊心中却也在盘算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自己未来的影响。

随后,为了表达对朝廷的尊重和对使者的礼遇,他不仅热情款待了先后到来的两位使臣,还在他们离行前赠送了丰厚的财物作为礼物。

此刻,李渊因官复原职,不得不重新思量起兵反隋之事。

李渊再次改变起兵计划,并非是因为得了杨广的恩惠,就对这位已经心生杀意的亲戚又心怀感激、心慈手软了。

真正的原因是,李世民所派的亲信尚未把他的家眷接到身边。

而杨广此时赦免李渊之罪,难道就是心慈手软了吗?当然不是。

据笔者分析,这可能是杨广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

杨广大概考虑到,让李渊官复原职能够缓和两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从而避免“狗急跳墙”

引更大的冲突。

另外,河东地区是隋朝的重要军事基地,李渊官复原职有助于稳定该地区的局势,防止因内部矛盾而导致更大的动荡。

况且,此时的李渊掌管着潼关以西包括天水郡、陇西郡在内的十三郡的大军,要是逼迫李渊造反,那可就麻烦大了。

李渊送别使臣之后,决定邀请大理司直夏侯端担任自己的副手。

说起这位夏侯端,那可真是来头不小,寿州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人,是夏详之孙,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对于天文占候以及相术等领域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与造诣。

当李渊找到夏侯端交谈时,夏侯端凝视着李渊,神色凝重地说道:“如今这天下局势动荡不安,隋朝皇位摇摇欲坠,我观天象,帝王星座更是如风雨中的孤舟般摇摆不定。

而此时,参星所处的方位恰好迎来了难得一见的上好年份,依我多年来的观测经验推断,必定会有一位真命天子在这片土地之上崛起。

除了您之外,又怎能作他人想?再者,当今圣上生性多疑且手段残忍,尤其是对那些姓李之人充满猜忌与忌惮。

君不见那李金才(李浑)已然惨遭杀害,倘若您再不思变,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当前危机,恐怕下一个遭殃的便是您了啊!”

李渊默默地听着夏侯端这番话,心中暗自思忖,未置可否。

此后不久,李渊奉命留守晋阳,就在这时,鹰扬府司马太许世绪找到了他,并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大人呐,您的姓氏可是在诸多图谶之中皆有明确记载的,就连您的名字都与民间流传的歌谣预言相互契合。

更为重要的是,您手中掌控着太原、雁门、马邑、楼烦、西河这五个至关重要的郡所组成的强大兵力。

此五郡皆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险要。

若您趁势而起,果断起兵举义,那么成就帝王霸业必将指日可待;反之,若是您一味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怕那灭亡之灾祸转眼之间便会降临到您的头上。

所以,还望大人能够慎重思量此事,切莫错失良机啊!”

而此时,前太子左勋卫唐宪与其弟唐俭亦是前来苦口婆心地劝说着李渊起兵反隋。

只见唐俭拱手作揖,一脸郑重地对李渊说道:“大人啊,如今您在北方广纳戎狄之众,于南方又招揽各路豪杰之士。

如此行事,必能一举夺得天下!

此乃昔日商汤与周武王成就霸业之法呀。”

李渊微微摇头,谦逊地回应道:“商汤和周武王皆是千古明君,其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吾岂敢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