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渊的反隋之意是因马邑兵败杨广起了杀心所致吗(3 / 5)

加入书签

让你陷入死地。

你现在羽翼未丰,行事容易冲动鲁莽,要避免快犊破车,今后说话一定要慎重些。”

听到父亲这番话,李世民心中已然领会了其中的一些深意,于是便应和了父亲几句。

而后,他快步走出了房间。

李渊对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轻易表露内心想法,相比前章提到的杨玄感,在尚未起兵之时,他的举动就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

通过这两者对比,足以见得李渊是多么的谨慎,又是何等的沉稳。

数日后,随着突厥军队入侵的战报愈紧急,李世民再次找到父亲,说道:“如今盗贼愈猖獗,遍布天下各地。

父亲您受命讨伐贼寇,然而您想想,这些贼寇岂能全部剿灭?倘若贼寇不能彻底铲除,父亲您恐怕难以避免获罪的风险。

况且,民间流传着李氏将兴的传言,皇上如今对姓李之人极为忌惮。

郕公李浑即便无罪,皇帝还是将他处死,并诛灭了他的族人。

话说回来,父亲若真将盗贼全部消灭,恐怕会功高震主,李家的处境将更加危急。

儿子思虑再三,仍认为只有起兵之计才能免除祸患,请父亲大人不要再犹豫了!”

这时,李渊的态度与往日已大有不同,回答道:“我连日来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你说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是福是祸,便由你来决定吧,我也无法做主了。

不过,目前我们的家人仍在河东,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还需慢慢筹划。”

李世民听后,连忙说道:“既然父亲如此说,我立刻派遣可靠之人去接家人。”

李渊点头表示同意。

李世民拜退父亲后,急忙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河东去接应家人。

公元617年5月,正当李渊父子紧锣密鼓地安排筹划起兵事宜之时,杨广得知突厥进攻马邑,并且打败了李渊所派遣的援军之事。

杨广心中窃喜,可算揪住你李渊的“小辫子”

了。

于是他在江都大雷霆,斥责李渊防御突厥不利,对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他以“不时捕虏,纵为边患”

为由,派遣使臣前往太原,要将李渊就地拘押起来,并且打算把王仁恭斩示众。

如李渊父子所料,该来的终将要来,毕竟隋炀帝杨广等待李渊出错的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好久,此等大好时机,岂能错过?

不过,李渊可不是那种容易慌乱之人。

他很快就冷静下来,迅召集自己的心腹幕僚,开始进行秘密商议。

众人齐聚于李渊的书房之中,气氛凝重却又透着一股暗藏的激昂。

李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道:“诸位,如今局势危急,圣上以支援马邑兵败为由,对我起了猜忌,我担心这是要将我置于死地啊。

诸位看这事如何是好?”

裴寂先表达了对当前形势的担忧,指出情况紧急,不能再犹豫,他进言道:“明公,前些日子我一直在劝您,就是担忧这个祸事会降临。

如今形势紧迫,刻不容缓,不能再有丝毫犹豫了。

古人有云:‘先制人,后被人所制。

’请您务必深思啊!”

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裴寂在这次重要的会议场合开始使用敬语“明公”

来称呼李渊,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弟兄哥们儿相称。

“明公”

这一称谓专门用于尊称有名位的人物,它不仅体现了对对方品德和能力的高度认可,还蕴含着对其贤明形象的赞赏。

在古代的奏疏、书信乃至小说戏曲中,“明公”

一词频繁出现,常伴随着如“明公仁德兼备”

“愿明公垂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