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全国遍地现皇帝岂能让迷楼吴娃来背这个锅(2 / 6)

加入书签

方预起义。

郭方预在北海(今山东青州市)起兵,自称卢公。

起义之初便迅聚集了三万人的起义军,规模较大,曾攻克北海郡城,但最终被隋将张须陀击败。

张须陀,字果(565年~616年12月1日),弘农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人,祖籍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

张须陀最初跟随蜀王杨秀,授仪同三司(指其仪仗和俸禄与三公相同,享受与三公一样的待遇和仪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张须陀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乱,又拜为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即有权在自己地盘设置自己的办公机构)。

后转任齐郡丞(太守的副手,协助太守处理政务),开仓放粮,成为隋朝柱石大臣(同柱石之臣,比喻来源于古代建筑中的柱子,用来支撑房屋的结构,因此用来形容那些支撑国家的重要人物),在任齐郡通守(副太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期间(道讨捕黜陟大使是在隋炀帝时期设立的,当时隋朝面临着严重的农民起义问题,需要强有力的官员来平定叛乱,负责当地军事和行政事务的重要官员),张须陀率军平定了多次农民起义,威振东夏。

张须陀是大唐名将秦琼和罗士信的上级兼老师,两人在他的麾下效力,很多军事和战斗技巧都是从张须陀身上学到的。

张须陀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忠臣名将,公元616年,张须陀兴兵攻打瓦岗军,但兵败战死。

公元613年郝孝德起义。

郝孝德,在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聚众数万起兵反隋,活动于黄河以北地区。

他曾与王薄、孙宣雅等起义部队联合,并占领章丘(今山东章丘北)。

后为隋将张须陀所败,归附瓦岗军,会合徐世积,占黎阳仓,并被封为平原公。

公元613年孙宣雅起义。

孙宣雅在起义于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境),聚众十万人,自称齐王。

孙宣雅先后会合了王薄、郝孝德等起义部队,共同攻打章丘,并与张金称、高士达起义军合兵攻破黎阳仓,多次击败隋军,后被隋将张须陀击败,其下落不明。

公元613年格谦起义。

格谦在豆子冈(今山东惠民县境)起兵反隋,自称燕王,这是隋末农民起义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起兵后,格谦迅聚集了十余万人的起义军,自称燕王,并在队伍中实行了“等身制”

,即将军和士兵的身份相同,只要有战功,士兵就可以成为将军,这一制度使得他的起义军战斗力较强。

然而,起义军最终被隋朝将领杨义臣和王世充所击败,格谦也在战斗中被杀。

值得一提的是,格谦实行的“等身制”

,在当今大城市的现代化公司企业也有采用,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管理制度,“等身制”

管理制度有助于激员工的潜力、促进组织展,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培养多元化人才。

公元613年高开道起义。

高开道是格谦的得力将领,其出身盐户,因生活困苦而投身起义军,后凭借勇猛善战逐渐崭露头角。

格谦被杀后,高开道率残部逃至海边,重新招兵买马,攻占北平、渔阳等地,自称燕王,建立割据政权。

武德三年(620年),高开道归降唐朝,被封为蔚州总管、北平郡王,赐姓李氏。

但不久后,他再次起兵反叛唐朝,与突厥勾结,侵扰唐朝边境地区。

武德七年(624年),高开道管理层内部生变,被其部将张金树背叛,最终自杀身亡。

从上述农民起义可以看出,隋炀帝杨广不是一般的不得民心,而且这些起义军的规模少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