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人之美的杨玄感之乱(2 / 5)

加入书签

死。

书中记载,当年杨广为了让杨素早死,设毒酒“款待”

杨素,然而由于一旁服务的宫女出了差错,居然将毒酒置于隋太子杨昭面前,结果太子被毒死。

这件事生后,隋炀帝杨广对杨素尽管表面上礼遇有加,但实际上已开始采取措施架空其权力,虽然加封杨素为楚国公,赐予其巨大财富,但实际上却削弱了他的实权,限制了他参与政务的机会。

杨素知道自己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后,曾对其弟杨约(杨约在隋朝参与了废立太子杨勇的阴谋,协助杨广夺取皇位,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曾任内史令,后因偷偷祭拜杨素之墓而被弹劾免官)说:“我恐怕活不长了。”

不久后,随着隋炀帝的猜忌日益加深,杨素内心不堪重负,为了自保,选择效仿箕子、孙膑之典故,拼命购买田产房屋,早晨拆掉房屋,晚上又重建,试图通过以挥霍钱财、装疯卖傻的方式来韬光养晦,避开祸端。

当隋炀帝杨广得知这位“爱臣”

生病后,竟也很默契地配合着杨素的表演。

以“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

的方式,安排御医给杨素看病开药,非常关心体贴的送去了虚心假意的关怀。

杨素呢,也很入戏,故意表现出对调养身体的不在意,拒绝服药,并摆出一副看破红尘、一心要死的虚弱之态。

以求杨广卸下防备之心,保住性命。

可是,以隋炀帝杨广猜忌成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怎会轻易放过?杨广频繁派遣御医探望,表面上是在关心杨素的健康状况,实际上是在行佛口蛇心之事,盼着他早日去世。

《隋书·杨素传》记载:“素寝疾之日,炀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

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

可谓是“仁义岂有常,肝胆反为贼。”

久而久之,杨素被隋炀帝杨广的猜忌和打压折腾的身心俱疲,装病变成了真病,连气带怕,于公元606年在豫州飞山里第(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前庄营村)去世。

庆幸的是,杨素的墓志铭在20世纪50年代末被现,墓志记述的内容,既弥补了史书的一些缺憾,又提供了新的史料线索,对研究隋朝历史和杨素生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合正史史料记载,杨素之死,虽然和杨广脱不开干系,但并非是被杨广直接毒死或是赐死的,杨广的猜疑也不是杨素之死的唯一原因。

笔者认为,杨素之死,一是死于其自身太过于优秀,且不懂得功成身退;二是死于其存在排除异己,扩张势力的行为,这触动了杨广敏感的神经;三才是死于杨广的小心眼和猜忌。

杨素作为两朝重臣,在隋朝建立和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还有关陇贵族集团的身份背景,其地位和影响力,多少会让隋炀帝杨广觉得他对皇权构成了潜在威胁。

杨素扶持杨广上位后,理应低调做人,忠心侍主,但他却忘记了历史中的前车之鉴,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势排除与自己政见不合的朝臣,甚至诬陷他们为蜀王杨秀的党羽并严加惩处,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

他的这一行为被一心想要巩固皇权的杨广看在眼里,结合平时杨素又有功高震主之嫌的表现,以杨广的脾性,若不采取措施除掉他,反而不正常了。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够容忍身边存在着一个一手遮天的权臣。

再者,杨广即位后,一心想要打破隋朝政坛的“关陇本位”

格局,而杨素又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是打破这一格局的主要障碍之一,杨素的权势与杨广的集权统治形成了直接的冲突,加剧了杨广对杨素的猜忌。

通过杨素之死,我们已基本了解了杨玄感起兵造反的动机。

当然,杨玄感的起兵造反,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