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宫中郎卫、兵卫皆骁勇之士。

手搏,器械俱为精通,殿下何愁没有对手?再者,殿下气力过人,手搏一道不能尽全力,对殿下未免束缚太多。

殿下当习弓弩才是。”

乌禄此时只想甩锅,他见姜瑜听的认真,又卖力说道:“我朝有强弩将军麾下材官厥张士,皆步军锐士也,能操六石之弩,射三百步尤辟木郭。

殿下,此比手搏如何?”

姜瑜确实有点心动,远程大型杀伤性武器啊。

可这弩能射几百米还穿透木墙,那得多大的力气才拉的开?思及此处,她不由问道:“乌令丞,六石之弩张开需力几何?”

“殿下,六石之弩,当然需力六石亦合七百二十斤。”

卧槽,七百二十斤?这不科学啊?姜瑜看着一脸笃定的乌禄,突然想到了这个斤似乎和自己脑子里的斤不相等,大宣朝的一斤貌似只有她上辈子一斤的一半重,也就是说这个七百二十斤应该实际只有三百六十斤。

蹶张弩是用脚踩着上弦的,三百多斤可能、也许、大概是正常的吧?

“乌令丞且去,孤再想想。”

姜瑜回了寝殿,拿出《尚书》看了许久,终是难以进入状态,心不静如何看得进去。

“殿下,大将军来了。”

临秋从殿门口急趋而至,原本通传的事自然用不着他,可如今周女官被姜瑜谴去太后那里候着了,他便成了晖章殿里的大管家。

他这人心眼多,自是抓住机会便在姜瑜面前献殷勤,端茶倒水,往传送从,只要是他能亲自在姜瑜面前表现的绝不假手于他人。

“速备好茶点,孤自亲迎阿舅。”

姜瑜豁然起身,一边走向殿门口一边吩咐临秋。

她心里有些纳闷,时日不早了,阿舅还未离宫,莫非母后是欲让他接手卫尉驻守宫门?

“臣见过殿下。”

“阿舅无需多礼。

母后如何了?”

“太后陛下尚安。

殿下,太后陛下着臣与殿下言,明日朝议令殿下暂代之。

事若不决,殿下可暂且搁置,朝会后可召诸大夫参议……”

客套没几句,邓勉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来意。

姜瑜虽知邓太后这些年有意让她插手朝政,有时甚至还压着皇帝让她表现,但这个主持朝议,哪怕是个暂代也太明目张胆了吧?姜康那里她是不怎么担心的,但是朝臣们会怎么看?

先前就算她有批阅奏章,那好歹对外称是皇帝批的,当然了,朝堂里几乎人尽皆知她那一手独树一帜的楷体字,但好歹也有皇帝这块遮羞布,如今赤裸裸的骑在皇帝头上,姜瑜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阿舅,此事是否为之太急?我虽自认胜皇帝许多,然朝中诸多老臣尚在,母后又有疾休养,恐之不服,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不如徐徐图之。”

“殿下,若太后无疾,自可徐徐图之。

然如今汝母抱恙,必然无力顾政。

汝不代之,朝中大权必归于三公之手,届时彼辈捧起皇帝,汝自问可还有机会?”

邓勉对外甥女的犹豫很是不满。

图谋大事,居然当断不断。

若非这母女二人一声不吭便做了诸多僭越之事,他又何至于此时骑虎难下。

“阿瑜,怎的如此瞻前顾后?此事宜早不宜迟,皇帝已有十一,汝还将之视为孺子!

孝章皇后殷鉴不远,汝勿效之。”

孝章皇后,便是先帝嫡母,那位先太后。

她亦是无子,过继了先帝,待先帝登基后,便摄政。

其兄其弟七人封侯,权倾朝野,外戚骄横,时先帝终日惶惶,有如芒刺在背。

至先帝十三岁时,帝合宫中中常侍等人及帝兄鲁恭王之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