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清明节(3 / 5)
衣无缝的溶合于清明时节,也体现了我们‘天人合一‘的人神文明,这也是华夏民族独秀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源所在。”
杨忠祥频频点头,道:“我也有清明节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夏流道:“我也有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郎中郎笑道:“想不到咱们厂子文人墨客真不少啊!
清明节么,我也有诗:风吹残杏舞絮轻,唤起愁肠千百萦。
疑天亦解伤情恨,哭君泪雨遍清明。”
童筹没有诗词,不甘寂寞,便对亡灵说道:“把这些钱拿去好好过日子吧。”
白善也说道:“把这些钱拿去捐个好差使吧。”
仿佛是笑谈,但谁又知道那灵魂世界的事儿?也许,我们这血肉世界的礼仪也及第阴间吧!
钱开路,钱是权,都认钱。
也许,灵魂世界早已不用钱了!
看,阳间亲人为其汇兑而去的钱币他们并未取走,日久天长经风吹雨淋,最后都化为天地间的丁点儿尘埃,熔如到泥土中去了。
也许……已经没有了也许。
孙萍在糖厂工作已经五年了,至今仍是一名普通工人。
不过,她比其他同事的命运要好,有一个当老板的丈夫。
春末夏初,糖厂基本上停止了生产,职工们都拿基本工资过日子。
她却不用为生活的柴米油盐操半点儿心,丈夫会有用不完的钱往家里送,她可以花天酒地她可以挥金如土。
不过,她却是一个顾家的女人,每日下班回到家里,她总是要做一桌丰盛的晚餐一家人共同享受。
这天下班后,孙萍骑着自行车径直回家。
她家就在糖厂西北边稍远的连队,三间矮的土墙房还是父母分给他们的财产,至今未得到一点儿的改变。
室外不起眼,可这屋里却是富豪气派,不仅装修的富丽堂皇,而且高档家具家用电器应有尽有。
这些,显得与房屋门不当户不对。
不过令孙萍欣慰的是,他们已经在开建小别墅了,到时把父母都接到新房来住,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日子。
孙萍不用操心建房的事,工地有父母看守,材料有丈夫去跑,她只是把儿子照顾好就行了。
她刚把饭做好,七岁的儿子橙橙便放学回家了,他看着满桌丰盛的饭菜,便乐得跳了起来:“妈妈,家里来客人了吗?”
孙萍解下围裙,笑道:“今天是星期六。”
“好香啊!”
橙橙伸手去抓炸饺,孙萍忙拍了一下儿子的小手,笑道:“看你个馋猫,等爸爸回来一起吃吧。”
“等爸爸回来,菜都凉了。”
趁妈妈不注意,他闪电式的抓了一个饺子,一转身便放进了口中,由于咽的太急,饺子竟被整个儿吞进肚中。
孙萍微笑道:“你呀,真馋。
好了,再准你吃一个。
吃了这个饺子,就去做功课,等爸爸回来我们一块儿吃晚饭。”
橙橙吃着饺子,道:“明天是星期天,我明天做功课。”
他口中这么说,却仍然离开了餐桌。
孙萍看着儿子娇小的背影,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
这种情形,在多少个晚上出现过,她记不得了。
她唯一记得的就是,每个晚上,她与儿子等丈夫回来吃晚饭,都是在电视停台之后,菜热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仍然会原封不动地放到第二天作剩菜吃。
唉!
她长叹一声,不知道今晚丈夫会几时回家,是否会喝得醉醺醺而回,或是根本就不会回来。
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