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清明节(2 / 5)

加入书签

说了,还要留点。”

仇重看着袋子,还有两个糖孤零零的躲在角落里发抖,他颤抖着手抓住这两个糖,使劲捏捏,又恋恋不舍得放下一个,然后将袋子递给郎中郎,道:“我抢了一回,总要吃一个咹。”

郎中郎哭笑不得,他接过袋子,顺手递给李人国,道:“给你。”

李人国接过袋子看了看,对笔友道:“主任,你吃吧。”

笔友笑了,道:“我不吃糖,还是你吃吧。”

夏流眼疾手快抢过袋子,道:“还客气说,我不客气。”

杨忠祥骂道:“龟儿子吃得最多了,休想。”

言毕,他又从夏流手中抢走了袋子。

郎中郎将空酒瓶砸碎,让最后几滴酒渗入黄土中,道:“大家伙站远点,我放鞭炮了。”

他掏出打火机,点燃引线,一股白烟冒出,紧接着“呯——乓——呯”

,鞭炮炸开了锅。

郎中郎提着鞭炮围着坟墓打转,谁知鞭炮刚过五响,便熄火了。

他叫杨忠祥再次点燃引线,再次围着坟墓刚转了半圈,却又熄火了,气得他将余下的鞭炮丢的老远,道:“算了,烧纸。”

纸钱燃烧了起来,粉红淡绿的火苗在众人面前嗤呼呼地低吟高咏,仿佛朦胧中一位老汉的梦呓。

此时,天空没有一丝儿风走过,然而纸钱灰却随着时高时低的火苗飞过人群,漫天乱串,飘飘悠悠,好不自在。

笔友望着飘悠的纸灰,道:“原来,亡灵也都得交纳税钱与天地菩萨。”

他想起了一首清明祭扫的古诗,便随口吟念道: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杨忠祥很是羡慕,道:“阿友,任何情景中,你总是这么优雅从容,哪来的自信啊?”

任笔友淡淡一笑,道:“哪里是优雅哦,我只是喜欢读书学习而已。

先生们经常教导的读书三重境界:其一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二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其三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中不仅有黄金屋,书中更有颜如玉!

我们泱泱华夏,诗书传承,作为龙的传人,不识得一些诗词,恐怕不好吧。

比如这清明节,就汇聚熔和传承了大中华文华圈中的祭祀文化之精髓。

不识得这些文化,就难以理解清明节的真谛。”

仇重问道:“阿友,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任笔友道:“清明节不仅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二十四节气,可是华夏先民了不起的发现,对人类的发展可谓是具有导航性功能的。

人类的原始信仰是天地信仰,但在经过漫长的生活生产实浅活动中,我们华夏先民在一万多年前就发现信仰天地不及信仰祖先得到的好处多,于是就开始信仰祖先了。

也正因为信仰祖先,所以中华文明是人类仅存的唯一的绝无再有的传承文明,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连线就是祭祀文明。

所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节日。

它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扫墓,即为墓祭,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又因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所谓清明,是指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时节。

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华夏先民将祭祖活动与踏青活动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