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千虫焚城,孤舟镇海(2 / 4)
入殿议事!”
随着这一声威严的宣告,朝堂大戏拉开了序幕。
——
宁凡站在文臣行列,衣袍随风轻摆。
他心中极为清楚,这一场会晤,远不止国礼之争,而是所有暗流在朝堂上的一次集中爆发。
他抬眼,眸光沉静,却在心底暗暗提起了全部警觉。
因为他能感觉到,在殿中某些目光的深处,正潜藏着寒芒与算计。
今日之后,大玄的局势,必将再度改写。
金銮殿内,钟磬声息渐收,四方文武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如潮水般涌起,直冲金瓦穹顶,回荡良久方才沉落。
秦如月在侍从簇拥下缓步上前,她的脚步极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分量。
她衣袂曳地,暗金色的纹饰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吞噬了殿内的所有光线。
她先行一礼,声音清亮:“大秦奉天子之命,遣我为钦差,持国书而来,与大玄共论和议。”
宁龙目光凌厉,从高座之上缓缓俯视:“大秦与我大玄,隔山连壤,素来唇齿相依。
前月边关之事,虽有兵锋相接,但终究是误会一场。既然尔国愿来议和,朕自当以礼相待。”
这番话说得和缓,然而在场群臣心底却都明白,这所谓的“误会”,实际上牵扯着数万兵士的尸骨与血债。
秦如月面色不变,只淡淡应道:
“陛下言重。大秦上下皆盼边境安宁,不愿兵戈再兴。只是……”
她略微顿了顿,唇角似有若无的一抹冷意,“大秦皇帝以为,若要和议,须先定疆界。”
话音甫落,殿中一阵轻微的哗然。
定疆界——这四字,无异于在伤口上再度剜刀。
果不其然,站在右列的兵部尚书梁肃便沉声开口:
“疆界自有祖制,岂容他国擅议!若今日让步一分,来日便要寸土尽失!”
言辞铿锵,几乎拍案而起。
秦如月却神色从容,转眸望向梁肃:“梁尚书此言,倒似认定我大秦意欲侵吞大玄疆土。”
“可叹啊,若真要吞并,又何必费此周章,遣我远来议和?”
这番话说得轻柔,偏偏带着讥诮之意。梁肃脸色涨红,正欲再辩,却被宁龙抬手制止。
“秦钦差。”宁龙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疆界之议,关乎国本。”
“非一朝一夕可定。朕会召诸臣共商,再与贵国答复。”
秦如月眸光一闪,似笑非笑:“既然如此,臣女自当静候佳音。”
殿中气氛沉冷,犹如风暴前的压抑。
宁凡立在文臣行列,静静观望。
他看得极清楚,大秦此番之来,绝非单纯试探,而是步步紧逼,以疆界为刀锋,以言辞为试石。
她在朝堂之上,分明是要挑动我大玄内部的矛盾。
他目光一转,注意到梁肃之言虽激烈,但神色间隐有迟疑,显然是有心借大秦之势,打压兵权派系。
反观王恒,则始终垂首不语,只在袖中轻轻动着手指,像是在暗暗计算。宁昭面色平淡,眼底却似藏着难以掩饰的冷光。
一瞬间,宁凡心底生出一种极其清晰的感触:
这不只是国与国的交锋,更是朝堂上各派暗线的一次集体试炼。
若今日殿上稍有一丝松懈,便会成为某些人借势生事的契机。
他缓缓上前一步,衣袍曳地,声音清朗:“父皇,儿臣有一言。”
殿中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宁龙微抬下颌:“说。”
宁凡神色沉稳,目光缓缓扫过殿中群臣,方才转向秦如月:“边境血战,固是误会。”
“但江山社稷,立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