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初入国子监(2 / 3)
着肚子直呼\"撑死了\"。
回院子的路上,徐子睿突然想起一事:\"对了师兄,咱们今日不去国子监报到吗?\"
张时安摇头:\"我打听过了,今日是国子监休沐日,明日一早再去。\"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张时安便带着两个师弟出了门。
国子监位于京城东南,占地极广,朱红大门,青石台阶,门前一对石狮威严肃穆。
门楣上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国子监\"三个大字,笔力雄浑,据说是先帝御笔。
\"这就是国子监……\"陈明哲仰头望着那高耸的门楼,声音微微发颤。
徐子睿也收敛了平日的跳脱,肃然道:\"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啊。\"
张时安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迈步上前。
门口站着两名身穿皂衣的差役,见三人走近,其中一人抬手拦住:\"几位有何贵干?\"
张时安从怀中取出山长的推荐信,恭敬道:\"学生张时安,特来报到。\"
那差役接过信,扫了一眼,脸色顿时恭敬了几分:\"原来是新入监的举人老爷,稍等,我这就去通传。\"
不多时,一名身穿深蓝色官袍、留着短须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出。
此人面容清癯,目光炯炯,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书卷气。
张时安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学生张时安,拜见大人。\"
徐子睿和陈明哲也赶忙跟着行礼。
那男子微微颔首:\"免礼。本官姓蔡,乃国子监祭酒。\"
蔡祭酒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最终落在张时安脸上:\"你就是张时安?\"
张时安恭敬道:\"正是学生。\"
蔡祭酒\"嗯\"了一声,转身道:\"随我来吧。\"
跟随蔡祭酒进入国子监,眼前的景象令三人大开眼界——
青石板铺就的甬道笔直延伸,两侧古柏参天,枝叶交错,形成一道天然的穹顶。
穿过第一进院落,便是明伦堂,堂前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整齐严肃\"四个大字,笔锋如刀,气势逼人。
再往里走,是藏书阁、讲堂、斋舍,一重又一重的院落,布局严谨,气象恢弘。
偶尔有监生经过,皆身着统一的天青色襕衫,步履匆匆,神情专注。
蔡祭酒带着三人穿过几道回廊,最终来到一间僻静的书房。
\"坐。\"蔡祭酒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自己则在上首落座。
张时安谢过,端正坐下,徐子睿和陈明哲则安静地站在他身后。
蔡祭酒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这才开口:\"你的推荐信我看了,致远书院的山长对你评价颇高。\"
张时安谦逊道:\"学生愧不敢当。\"
蔡祭酒放下茶盏,直视张时安:\"我且问你——何为'格物致知'?\"
张时安不假思索:\"'格物致知'出自《大学》,意为穷究事物之理,以获得真知。
朱子释之为'即物而穷其理',阳明先生则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二者看似相悖,实则殊途同归,皆言认知之道。\"
蔡祭酒眉毛微挑,又问:\"《春秋》微言大义,何以体现?\"
张时安从容答道:\"《春秋》笔法,一字褒贬。
如'郑伯克段于鄢',一'克'字,既见兄弟相残之恶,亦显郑庄公不教而诛之过。此即微言大义。\"
蔡祭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继续考校了几个经史问题,张时安皆对答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