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初入国子监(1 / 3)

加入书签

清晨的京城,天光微亮,薄雾未散。

张时安一行人起了个大早,特意嘱咐厨娘不必准备早饭——昨夜他们便已商量好,今日定要尝尝京城最有名的早点。

\"师兄,我打听过了,朱雀大街拐角那家'福满楼'的油条和豆浆最是出名!\"

徐子睿兴致勃勃地说道,眼睛亮得像是藏了两颗星星。

陈明哲则翻着一本昨夜从书肆买来的《京城食记》,指着其中一页道:

\"这上面说,西市的'王记煎饼'也是一绝,薄脆香酥,夹着酱肉和嫩葱,咬一口满嘴流油。\"

张时安笑着摇头:\"你们两个,倒是把京城的美食摸得门清。\"

张时勇揉了揉肚子,豪迈道:\"管他哪家,先吃饱再说!走!\"

一行人出了院子,沿着青石板路往早市走去。

还未到市集,便已闻到阵阵香气——油炸面食的焦香、蒸笼里包子的麦香、炖煮骨汤的醇香,混杂在晨风里,勾得人食指大动。

转过街角,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街道两侧支满了早点摊子,热气蒸腾,白雾缭绕。

卖油条的汉子手持长筷,从翻滚的油锅里捞出一根根金黄酥脆的油条,沥干油后堆在竹筐里;

煎饼摊前,老板娘手法娴熟,舀一勺面糊摊在铁板上,手腕一转便成了一张薄如蝉翼的饼皮。

再磕个鸡蛋,撒上葱花,翻面抹酱,夹上薄脆,一气呵成;

旁边卖豆腐脑的小贩高声吆喝:\"咸的甜的都有嘞——\"

\"这也太香了!\"徐子睿咽了咽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煎饼摊。

张时安笑道:\"想吃什么,自己买。\"

几人分头行动,不一会儿便捧了满手的吃食——油条、煎饼、炸糖糕、芝麻烧饼、肉包子、豆浆、豆腐脑……寻了张空桌子坐下,大快朵颐。

张时勇咬了一口煎饼,满足地眯起眼:\"这京城的东西,果然比咱们那儿精细多了!\"

陈明哲小口啜着豆浆,轻声道:\"这豆浆磨得细,一点渣都没有,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张时安则慢条斯理地撕着油条,蘸了蘸豆浆,入口酥软香甜,不由得点头:\"确实不错,但物价也贵。\"

吃饱喝足,几人又逛到了文斋街——这里是京城读书人的圣地。

整条街全是书肆、笔墨铺子、字画装裱店,甚至还有专门代写书信、抄录典籍的摊子。

街上人来人往,大多身着儒衫,手持书卷,或低声讨论,或驻足翻阅。

各家书肆门口都挂着\"新到某某文集某某大家批注\"的木牌,招揽顾客。

\"师兄,你看那家!\"

徐子睿指着一家名为\"翰林轩\"的书肆,兴奋道,\"听说他们家有最新刊印的《四库全书》节选!\"

张时安也有些心动:\"进去看看。\"

书肆内,书架高耸至顶,密密麻麻摆满了书籍。

掌柜的是个戴圆框眼镜的老者,见几人衣着不俗,立刻迎上来:\"几位公子,想看什么书?\"

张时安拱手道:\"可有新到的经史子集?\"

掌柜笑道:\"有有有!这边请——\"

几人挑挑拣拣,最终买了几本新出的策论集和一本《星象考略》。

陈明哲还淘到了一册罕见的《山海经》手抄本,喜不自胜。

逛到午时,几人又去尝了京城的特色菜——红烧狮子头、清蒸鲈鱼、蜜汁火腿……

一顿饭吃得肚皮滚圆,连张时勇都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