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他们做出了他们的决定(2 / 4)
地帮他整理黑色大衣的领口。在确认整理完成之后,她将一枚特殊的十字章小心翼翼地别在了威利的领口。
这铁十字勋章,它的边缘有一处明显的凹痕和缺口,那是一颗子弹留下的创伤印记,曾经在慕尼黑街头的时候,若不是这枚十字章,只怕如今的德意志总统已经是别人了。
这枚勋章是威利最珍视的宝物,它意义非凡。
“弄好了,威利。”克拉拉轻声道。
威利点了点头,轻轻和克拉拉拥抱了一下,随后深吸一口气,踏出了房门。
今天,威利要去参加一场特殊的葬礼——德意志前皇帝,威廉二世的葬礼。
这位将德意志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深渊、最终流亡异国、毁誉参半的德国皇帝,在威利的特许下得以返回故土养老,如今在波茨坦的庄园里走完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
葬礼在柏林一座古老的教堂举行。当威利携夫人抵达时,教堂内早已挤满了前来吊唁的各界名流、前容克贵族、政府官员以及一些老兵代表。威利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纷纷自发地站起身,向他投以无声的、充满敬意的注目礼。
威利没有走向最前方预留的位置,他只是站在入口附近,轻轻抬起手,向下压了压,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开:“各位,请坐吧。今天不必如此。我今天来到这里,身份并非总统,而是以一名陛下曾经麾下的士兵的身份,来送我的统帅最后一程。”
他的话语让在场许多人动容,它不仅是告别一位前君主,更是在缅怀一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里普通士兵与最高统帅之间某种超越时空的联系。
讲台上,牧师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诵读着悼文,赞美着威廉二世时代的“荣光”,也祈求着灵魂的安息。但威利的思绪,却早已飘回了遥远的过去。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1916年,凡尔登前线,泥泞不堪的战壕。 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年轻的下士威利·施克尔格鲁勃,因为一次传递关键命令的勇敢行为,被前来视察的皇帝陛下注意到。威廉二世看着这个尽管浑身污泥却站得笔直的年轻士兵,似乎是为了激励周围死气沉沉的士气,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让手下拿来了一个盒子,从里面取出了一枚十字章,因为今天他要亲自为了眼前这位士兵铁十字勋章。年轻的威利感觉那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1930年代中期,柏林总统府。 一位风烛残年、步履蹒跚的老人,在仆人的搀扶下,客居荷兰近二十年后,再次踏上了德意志的土地。他就是威廉二世。他几乎是带着恳求,向当时已是总统的威利提出,希望能在故土度过余生。
这一举动,几乎招来了威利的手下们的强烈反对,担心前皇帝的回归会引发政治上的不可预测性。但威利力排众议,他顶住了压力,不仅允许威廉二世回国,还特许他回到了自幼长大的、位于波茨坦的 采琪莲霍夫庄园安享晚年。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却也赢得了一批传统派,特别是国防军的当中一众老将军们的好感。
一个星期前,波茨坦,采琪莲霍夫 庄园卧室。 威廉二世在向他的子女们交代完最后的遗嘱后,点名要见威利。等候在门口的威利走进房间,看到的是躺在床上,气息奄奄却眼神异常清亮的老人。老人看到他,仿佛回光返照,用干枯的手紧紧抓住威利的手,力量大得惊人。他凝视着威利,一字一句,异常清晰地说道:“士兵……我认识你。在三十年前,凡尔登的战壕里……那时你还是如此的年轻……德意志的未来,我没有保护好……但是……”他喘了口气,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悔恨,有遗憾,也有最后的嘱托,“这一切,就麻烦你了……”
老人停顿了一下,用了最后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