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凯恩斯陷落(2 / 4)

加入书签

稀疏火力,如同潮水般涌上滩头。工兵迅速架设浮桥,坦克和重炮开始卸载。栗林本人甚至乘坐一艘装甲汽艇,紧随第一波登陆部队靠岸,他跳下船,军靴踩上库克敦柔软的沙滩,抓起一把沙土,看着远处澳军阵地零星的火光,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笑意:“告诉今村大将和山下中将,库克敦门户,已为我所踏开!”

西线的韦帕,登陆更为顺利。澳军在此处的防御力量本就薄弱,面对日军精锐师团的猛攻,象征性的抵抗很快瓦解。日军士兵迅速控制了关键的铝土矿区,巨大的采矿机械成了他们唾手可得的战利品。

澳军的抵抗比预想的要顽强,但也更显绝望。他们利用茂密的热带雨林、泥泞的红土沼泽和纵横交错的河流,进行了殊死的节节抵抗。机枪火力从意想不到的树冠或岩缝中射出,地雷和诡雷在泥泞的小路上造成惨重伤亡。他们忠实地执行着布莱梅的命令,在撤退时炸毁了每一座能炸毁的桥梁,掀翻了每一段能掀翻的铁轨,在公路上布下路障和反坦克壕。

然而,他们的对手,是山下奉武、栗林忠道和今村均。

山下奉武的部队如同最适应丛林的毒蛇,在苦难角茂密的雨林中神出鬼没。他麾下那些在龙国和东南亚丛林中磨练出来的老兵,对丛林战的理解远超澳军。他们善于迂回包抄,利用小股部队渗透,从背后袭击澳军阵地。澳军炸桥?日军工兵就用缴获的木材和澳军俘虏,在湍急的河流上迅速架起浮桥!破坏铁路?日军就驱赶着成千上万被俘的澳军士兵和强征的土着劳工,在刺刀和皮鞭下,日夜不停地抢修!烈日炙烤着红土,鞭子抽打声、监工的怒骂声、伤病的哀嚎声不绝于耳。铁轨旁,倒毙的尸体如同路标,被随意丢弃,任秃鹫和野狗啃食。对山下奉武而言,这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修通铁路所需的“人力损耗率”。

栗林忠道沿着海岸线快速推进,他的目标明确——凯恩斯!这座昆士兰州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澳军炸毁了通往凯恩斯的最后一座大型铁路桥。栗林看着湍急的河流和被炸得扭曲的钢梁,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下令所有重炮就地展开,对着凯恩斯外围澳军阵地和疑似指挥所、仓库的区域,进行无差别的地毯式轰击!同时,大批轻型舟艇被投入河流,搭载步兵进行强渡。空中,零式战斗机呼啸着俯冲扫射,压制着澳军任何暴露的火力点。炮火犁地,步兵强攻,栗林的战术简单、粗暴、高效,用绝对的火力和无视伤亡的决心,硬生生在澳军的防线上凿开血路。

今村均则坐镇后方,一面协调着庞大的后勤补给线(利用缴获的澳洲卡车和强征的牛车),一面展开强大的政治和心理攻势。日军的传单如同雪片般撒向澳军阵地和沿途城镇,上面印着被俘澳军士兵“得到良好待遇”的摆拍照片,以及煽动性的口号:“放下武器!回到家人身边!”“抵抗是徒劳的!日本是来解放被白人压迫的澳洲!” 尽管效果有限,但在巨大的伤亡和绝望的处境下,这些传单如同毒药,一点点侵蚀着部分澳军士兵的抵抗意志。

三条致命的箭头,在付出巨大但被日军高层视为“必要代价”的伤亡后,如同三柄烧红的尖刀,在澳洲北部灼热的土地上,犁开三道深深的血槽,最终在昆士兰州北部重镇——凯恩斯,完成了令人窒息的合围!

凯恩斯。这座曾经充满热带风情的度假城市,此刻已沦为巨大的、令人绝望的战场。四十万日军,如同翻滚的、裹挟着死亡气息的钢铁与血肉的泥石流,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将布莱梅上将所能集结的、不足二十万且装备、训练、士气都远逊于敌的澳军主力,死死地挤压在凯恩斯城区及周边狭窄的海岸平原上。

日军庞大的炮兵集群在城外高地展开,黑洞洞的炮口如同森林般指向被围困的城市。成吨的炮弹如同冰雹般昼夜不停地倾泻而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