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威利与思州的发展(3 / 3)
汽船正缓缓靠岸。船身上"汉阳号"三个大字已经斑驳,却依然透着一股老牌商船的威严。甲板上堆满了从汉阳铁厂运来的特种钢材,这是思州工业区急需的原料。
码头到西门山工业区的这段路,已然成了一片繁华的市集。萧河的二舅,哥老会的二当家,带着手下弟兄们在这条三里的官道两侧建起了连绵的商铺。青砖灰瓦的房屋鳞次栉比,飞檐翘角间挂满了各色招牌。
"老张家汤锅"的幌子在晨风中招展,锅里翻滚的羊肉汤香气四溢。店主张老汉原是码头苦力,如今靠着这间小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隔壁"悦来客栈"的老板娘正站在门口招揽客人,她家的客房天天爆满,住满了来往的商贾和工程师。
再往前是"百草厅"分号,老中医坐堂问诊,柜台前挤满了求医问药的工人,据说是白景琦的儿子白敬业开设的,他老子叫他去药王庙去,结果这小子不当回事,被他老子揍一顿后,赶出来的。不知道这小子在哪里听见了风声,特意几经辗转,跑到这里开了这家分号。
对面是一家新开的"西洋钟表行",橱窗里摆满了从上海运来的怀表和座钟,引得路人频频驻足。
最热闹的要数"哥老会茶楼",这里是各路消息的集散地。茶客们一边品着上好的龙井,一边议论着西门山的最新动向。有人说萧河要在江对岸建电厂,有人说五老山发现了新矿脉,还有人神秘兮兮地透露,思州要通铁路了。
沿街叫卖的小贩穿梭其间,卖糖葫芦的、卖针头线脑的、卖时新布料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几个报童挥舞着《思州商报》,头版头条赫然是"西门山工业区日吞吐量突破千吨"。
路边的电线杆上贴着各色告示,有招工的、有出租铺面的、还有寻人启事。几个穿着制服的巡警正在维持秩序,他们的警服笔挺,胸前的"人民卫士"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一辆满载矿石的马车缓缓驶过,车夫哼着小调,马脖子上系着的铜铃叮当作响。路边的黄包车夫们见状,纷纷让开道路,又继续招揽生意:"先生,去工业区吗?两角钱就到!"
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汗水和各种食物的香气,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工业时代的气息。西门山港到工业区的这段路,已然成了思州最繁华的地段,甚至隐隐有超越渝州码头的趋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