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威利与思州的发展(2 / 3)

加入书签

厂高炉前,望着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嘴角扬起一抹笑意。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平原,如今却已矗立起数十座厂房,烟囱林立,机器轰鸣。

"萧兄,这钢铁厂的规模,怕是连汉阳铁厂都要自愧不如了。"周明远拍了拍萧河的肩膀,眼中满是自豪。他身上的代英定制的丝绸西装与两个月前那身长衫判若两人,火柴厂的利润让他周家认识到以前抱残守缺的挣那点买汞矿钱和每天刮穷鬼那点钱在眼前火柴厂的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田文强在一旁笑道:"可不是嘛,咱们的纺织厂现在每天能出两千匹布,连上海的大商行都抢着要货。"他指了指远处正在扩建的厂房,"下个月产能还能翻一番。"

萧河环视四周,只见西门山平原上,剿丝厂、盐矿精炼厂、机械加工厂等厂房鳞次栉比。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推着满载原料的推车穿梭其间。远处,一列蒸汽机车正缓缓驶入货运站,车头上"思州工业"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车上满载着从五老山的的铁矿。

"各位乡绅请看,"萧河指着高炉旁新安装的蒸汽机,"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蒸汽矿机,效率比代英生产的同款产品提升一倍不止。五老山的矿石源源不断运来,钢铁厂的原料供应完全不成问题。"

乡绅们纷纷点头称赞,一个个红光满面。这半年多来,他们跟着萧河投资建厂,赚得盆满钵满。原本对工业一窍不通的地主老财们,如今张口闭口都是"产能利润"。

萧河望着高炉,嘴角微扬。他知道,这些乡绅的投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将整个思州的利益与自己绑在了一起。

然而,繁荣的背后也暗藏隐忧。

"萧先生,"杨克难匆匆走来,警服笔挺,胸前的"人民卫士"徽章闪闪发亮,"刚刚抓获一伙流窜作案的盗匪,已经移交法院审理。"

萧河满意地点点头:"辛苦杨探长了。现在西门山每天流动人口过万,治安压力不小吧?"

杨克难挺直腰板:"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现在巡捕房实行'三班倒',全天候巡逻。我们还设立了'警民联系点',工人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反映。"

正说着,一群工人推着满载矿石的推车经过,见到杨克难纷纷打招呼:"杨探长好!"

杨克难笑着回应,从口袋里掏出一叠传单分发给工人们:"这是新印的《治安须知》,大家有空看看。"

萧河望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两个月前,思州的巡捕还是人人喊打的"臭脚巡",在杨克难的打造下如今却成了真正的"人民卫士"。100块大洋的月薪,还有年终奖金和医疗保险。加上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超越这个时代的思想理念,彻底改变了这支队伍的面貌。

"萧先生,"一个乡绅凑过来,压低声音道,"听说您要在西门山建电厂?"他搓了搓手,"不知道我们这些老骨头,能不能也沾沾光?"

萧河微微一笑,目光扫过远处正在铺设的电缆:"电厂建成后,整个西门山的工厂都能用上电灯。到时候,夜班生产也不是问题。"他顿了顿,"各位若是有兴趣,可以入股。"

乡绅们闻言,眼中顿时放出光来。他们知道,跟着萧河投资,准能赚大钱。

西门山下,乌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而过。尚未完全建成的码头上,汽笛声此起彼伏,蒸汽机的轰鸣与江水的涛声交织成一曲工业时代的交响乐。

一艘满载精炼盐的汽船缓缓启航,船身吃水线深深没入江中,甲板上的水手们正忙着收起缆绳。船尾的烟囱喷出滚滚浓烟,在江面上拉出一道长长的灰影。这艘船将顺流而下,将思州的工业产品运往长江沿岸各大商埠。

与之相对的,另一艘来自汉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