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要我收手(5 / 7)
心中理想而悍不畏死的狂人。
嬴成蟜做的那些事,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在作死,蔡泽没想到嬴成蟜竟然能说出怕死的这种言论。
“真没有,我做的一切事情前提基准都是我活着,如果要以我死来功成那大可不必!”
那就好办了!
蔡泽身子往前凑了凑,觉得说服今日必能嬴成蟜,因为他找到了和嬴成蟜的共通点。
“我与长安君所思一致,功业当居性命之后。
然商鞅,吴起作为臣子,他们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孝先公,楚悼王作为他们的君王也都是贤明的,听从了他们的谏言。
“但这二人建立了功绩却不得好报,在信任他们的君主去世后随之而去,这个结局泽很不认可。
“如果只有用死才可以树立忠诚的美名,那么微子就不能称为仁人,孔子不能称为圣人,管仲也不能称为伟大人物了。
人们要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吗?
“自身性命与功业名声都能保全的是上等,名声被人诟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是中等,功名可让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是下等。”
啪啪啪~
嬴成蟜连连点头,鼓掌称是。
在这个社会普遍认知中,名声比性命更重要的时代听到蔡泽这一番言论,很是不易。
“纲成君所言大善,深得我心也!”
蔡泽也很有同感,他一直认为自己善于在乱世之中保全自身是好事,但一直被人诟病。
今日得到了嬴成蟜的认同,虽然他看不出嬴成蟜是真心以为还是嘴上附和,但这都不耽误他的心中有了三分欣喜。
当下抓住了嬴成蟜“称善”
的这个缝隙,趁势说:“商鞅,吴起,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忠诚建立功绩那是令人仰慕的。
闳夭奉事周文王,周公辅左周成王,难道不也是竭尽忠诚极富智慧吗?按君臣的关系而论,商鞅,吴起他们比起闳夭、周公来怎么样呢?”
闳夭是西周开国功臣,是周文王姬昌的四位挚友之一。
《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
姬昌能够回返西岐都是闳夭的功劳,姬昌一直感激闳夭的救命之恩,对其有求必应。
周公是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当时周成王才十二岁,周公受周武王委托代为执政。
在此期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制定儒家一直想恢复的周礼,在周朝有偌大声望,就是废了侄子周成王的天子位也轻而易举。
曹操《短歌行》有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便是言周公治理天下是众望所归,世人都爱戴他愿意服从他的管辖。
在这种情况下,周成王满二十岁到了还政的时间。
周公对权势没有丝毫留恋还政给侄子周成王。
是以虽然秦孝公很信任商鞅,楚悼王也很信任吴起。
但和周文王和闳夭,周成王和周公这两对君臣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嬴成蟜看遍了当朝书籍,对一些大事都是知悉的,立刻道:“商君,吴起比不上闳夭、周公。”
蔡泽说:“既然这样,那么陛下慈爱仁义信用忠臣,厚道诚实不忘旧情,情义深厚不背弃功臣,在这些方面比起孝先公,楚悼王来怎么样呢?”
有句话叫活人永远比不过死人。
秦孝公,楚悼王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对商鞅,吴起不利。
现在始皇帝还活着,虽然说出了“功臣若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
的话。
但只要始皇帝没死,就有杀害人臣的可能性。
那在信任人臣这点上,就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