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新居新况与新的麻烦(2 / 2)

加入书签

工也找我谈过一次话,语气委婉:“小沈啊,技术好是好事,厂里也看重你。

但是…嗯…有时候吧,也要注意下方式方法,尽量…科学一点?”

他大概也听说了些风言风语。

我还能说啥?只能点头称是,保证以后一定多讲科学,多写报告。

更大的“麻烦”

来自外界。

不知道是谁把“机械厂有个年轻女技术员,耳朵特别灵,能听出机器毛病”

这事当奇闻异事传了出去。

开始有其他厂子的人,通过各种关系,拐弯抹角地找来,想请我去给他们“听听”

设备。

一开始是隔壁县的农机厂,后来是市里的纺织厂,甚至更远的化工厂都有人来问!

给出的“咨询费”

还相当诱人。

【市场调研显示,外部需求旺盛。

建议宿主可考虑开展有限度的对外技术咨询服务,既可积累资金,也能扩大影响力。

】罗一鸣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去啊!

为什么不去!

赚外快啊!

正好试验一下我的新理论!

】古博士举双手赞成。

清清则泼了盆冷水:“树大招风。

你现在羽翼未丰,太过张扬,小心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深以为然。

我现在的一切都建立在两位博士和清清这个非常规外挂上,本身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全靠夜大恶补),一旦被真正的高手或者有心人盯上,很容易露馅。

但完全拒绝似乎也不妥,容易得罪人。

正当我为此烦恼时,周伟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沈招娣同志,”

他推了推眼镜,很认真地说,“你有没有想过,把你那些…‘听’出来的经验,总结一下,写成操作规范或者故障排查手册?这样既能推广你的方法,又能避免一次次重复劳动,还显得更…科学。”

我眼睛一亮!

对啊!

把“直觉”

和“经验”

转化成文字,做成标准化的东西!

这样既能分享知识,又能掩盖我知识的真正来源,还能赚点稿费(如果厂里或者出版社愿意要的话)!

【方案可行性极高。

】罗一鸣立刻支持,【可以建立常见故障特征库与处置方案数据库,以你的名义输出。

【这个我在行!

我来帮你编口诀!

保证朗朗上口!

】古博士来了兴致。

“这倒是个稳妥的办法。”

清清也点头认可。

于是,我的业余时间又多了一项任务——在两位博士的帮助下,将我(他们)“听”

出来的各种设备故障征兆、可能原因、排查步骤,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下来,尝试编撰一本《机械设备异常声响判断与初步处置指南(试行)》。

生活,似乎总是这样,解决一个旧麻烦,又迎来一个新挑战。

但这一次,我感觉自己更加主动,更加从容。

搞钱、读书、救赎…道路漫长,但每一步都算数。

(第四十七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