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姜晚的职场首秀 傅沉舟的暗中助(3 / 5)
竹材和钢材结合,做亲子区的廊架?既安全,又能体现竹编的特点。”
姜晚愣了一下,眼睛忽然亮了点:“我倒是想过用竹编做廊架,可担心孩子会扯竹条……”
“那可以在竹编外层加一层透明的亚克力板,既能保护竹编,又不影响美观。”傅沉舟的指尖在纸上轻轻画了个廊架的轮廓,“而且青溪的夯土,是不是可以用来做亲子区的矮墙?让孩子能在上面画画,或者做小雕塑——既利用了当地材料,又满足了亲子互动的需求。”
这些话像一束光,突然照亮了姜晚的思路。她猛地坐直身体,拿起笔在纸上快速画起来:“对!我可以把非遗体验空间和夯土墙结合,让游客能亲手体验夯土的过程;竹编不仅能做廊架,还能做灯具——用细竹条编出镂空的灯罩,晚上开灯时,光影落在地上,就是竹编的纹样!”
傅沉舟看着她眼里重新燃起的光,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没再多说,只是安静地坐在旁边,看着她一边画一边小声念叨,偶尔递过一张新的画纸,或者帮她把散落的资料整理好。直到姜晚画完最后一笔,抬头看他时,才发现已经快十一点了。
“呀,这么晚了!”姜晚揉了揉肩膀,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
傅沉舟笑着起身:“我让厨房温了粥,现在去热一下。你先洗澡,洗完刚好能喝。”
等姜晚洗完澡出来,客厅的灯已经调暗了,餐桌上摆着一碗青菜瘦肉粥,旁边还有一碟她喜欢的酱萝卜。傅沉舟坐在餐桌旁,手里拿着手机,似乎在跟谁发消息。见她过来,他把手机收起来,笑着说:“快吃吧,粥要凉了。”
姜晚没多想,坐下大口喝起粥。温热的粥滑进胃里,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她不知道的是,傅沉舟刚才给助理打了电话,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帮我联系‘木石设计’的陈总监,还有‘非遗工艺研究中心’的李教授——就说我有个朋友在做青溪山居的项目,想请他们提供点竹编和夯土工艺的参考资料,不用提我的名字,就说是行业内的技术交流。”
助理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木石设计”是业内顶尖的文旅设计团队,陈总监更是出了名的“难请”,从不轻易给同行提供思路;“非遗工艺研究中心”的李教授,是竹编工艺的权威专家,一般只跟高校或政府项目合作。可他不敢多问,只能赶紧应下来:“好的傅总,我现在就联系。”
第二天早上,姜晚到公司打开邮箱时,发现多了两封未读邮件。发件人是“行业技术交流组”,第一封是“木石设计”提供的《文旅项目在地工艺融合案例集》,里面详细分析了三个类似的民宿项目:有把苗族银饰工艺融入灯具设计的,有将客家土楼结构用在公共空间的,每个案例都附了结构图纸和材料清单,甚至标注了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封是李教授发来的《青溪竹编工艺现代应用研究》,里面不仅有“经纬交错法”的详细编织步骤,还提到了竹材的防腐处理技术——之前姜晚一直担心竹编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发霉,这份资料里正好有解决方案:用高温碳化处理竹材,再涂一层透明的环保防腐漆,既能保留竹材的纹理,又能延长使用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