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府中密语(2 / 3)
p>胡亥听得一愣,指尖停在案角,小声喃喃:“可……可那些农夫要是没田种,冬天岂不是要饿死?吾觉得他们也挺可怜的,不能好好跟他们说吗?”
“殿下仁慈,可农夫有农夫的本分,官吏有官吏的职责,君臣有序、上下有别,这才是大秦的规矩。”赵高的声音沉了些,眼神却依旧温和,像在哄劝不懂事的孩子,“农家就是要打破这规矩,让农夫跟王侯平起平坐,若是真让他们成了气候,天下人都学着不遵律法、聚众闹事,谁还会听陛下的话?到时候不是农夫有饭吃,是整个天下都要乱起来,将士们没人管,百姓们四处逃荒,那才是真的可怜。”
他见胡亥眉头皱得更紧,又放缓了语气,拿起案上一枚雕着小鹿的玉饰递过去——这是上次去郡府公干,特意寻来的小玩意儿,本就想送给他:“殿下再看墨家。他们说‘兼爱非攻’,听起来多仁义,可当年大秦灭韩的时候,墨家弟子躲在新郑城里,帮着韩王造弩箭、修城墙,杀了咱们多少大秦的儿郎?他们口中的‘爱’,从来就不包括大秦的子民;他们说的‘非攻’,只是不想让大秦一统天下,好让那些六国的旧贵族继续作威作福,把百姓当牲口使唤——殿下忘了?你小时候听内侍讲的‘韩王苛政’,那些贵族把农夫当奴隶,墨家怎么不去管?”
胡亥接过玉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小鹿的纹路,脸色渐渐沉了些,却还是小声道:“可……可吾听人说,墨家也帮着百姓修水渠、造耕犁,他们也做了好事啊。”
“这就是墨家的狡猾之处。”赵高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痛心”,“他们用这点小恩小惠拉拢百姓,让百姓觉得他们是‘好人’,可实际上,是在跟陛下争民心。
大秦律法严明,是为了让天下人不管贫富,都能按规矩生活,可墨家却借着‘为民请命’的由头,挑唆百姓不满律法、不满陛下,暗地里还帮着六国遗民造兵器、藏粮草,这不是乱党是什么?就像当年荆轲刺秦,打着‘救燕国’的旗号,说到底,还不是想让燕国继续欺压百姓,不让大秦一统?”
胡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想起一事,抬头问道:“那道家呢?吾听内侍说,道家的人都在深山里炼丹、修行,不管世事,他们也会跟大秦作对吗?”
“道家看似清静,心思却最毒。”赵高眼底闪过一丝冷光,随即又掩了下去,声音放得更低,“他们说‘无为而治’,实则是在骂陛下管得太多、做得太急。
陛下废分封、设郡县,是为了不让诸侯再打仗;书同文、车同轨,是为了让天下人方便交流,可道家却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还跟六国旧贵族暗中勾结,说什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不是盼着大秦亡了,好让他们趁机夺权吗?”
他见胡亥的脸色渐渐发白,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又软了下来:“殿下不必忧心,臣已经安排好了。用不了多久,这些乱党就会被一网打尽。”
“一定要杀了他们吗?”胡亥咬了咬唇,脸上露出几分不忍,“要是能让他们归顺大秦,跟着赵令一起辅佐父皇,不是更好吗?就像……就像你教吾读书一样,教他们守大秦的规矩,不好吗?”
赵高看着他天真的模样,心底冷笑一声,脸上却依旧是温和的笑容:“殿下的心意是好的,可这些人早就被自家学说迷了心窍,眼里只有‘百家’,没有‘大秦’。他们宁愿跟着旧贵族造反,也不肯遵大秦的律法,留着他们就像留着田里的野草,春风一吹就会发芽,到时候又要闹得天下不宁,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
胡亥看着绢帛上的字,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虽天真,却也听老内侍讲过昌平君造反时的混乱,说那时候到处都是死人,百姓们逃荒路上饿死的不计其数。他用力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了些:“吾不想!那……那就按赵令说的做,一定要把他们都除了,不能让他们害了天下百
↑返回顶部↑